索比光伏网讯:2012年是中国多晶硅工业的“大灾年”。2011年间,中国大约有40家多晶硅厂已经形成生产能力并多少有些产出,而到2012年末,能够继续维持生产的厂商不到10家,而真正还能坚持开工的大约只有5~6家。
预计到2013年末,将有超过20家厂商可能永久关闭,投资损失近千亿。
和“大跃进”年代类似,“大灾年”的出现,可以说是三份“天灾”,七份“人祸。”
这里“人祸”主要是指各个地方盲目攀比,都想要把当地建成“世界级”的多晶硅工业中心,当然,看人家做多晶硅发财而眼红,也是中国在2006-2010年陷入多晶硅“淘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中国绝大多数厂商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技术,大部分厂商由于生产规模和经验有限,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不过,就在中国多晶硅工业遭到重创之际,海外两家主要的流化床多晶硅生产厂商,挪威的REC 和美国的MEMC都不约而同地跑到中国来推销其流化床多晶硅生产技术,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找上了中国大型的国营矿业冶金集团。外国厂商开出的方子很简单:采用流化床技术,多晶硅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每公斤10美元以下,而且质量可以和西门子法的相媲美。且不谈颗粒状流化床多晶硅的其他好处,对于生产成本还在每公斤30美元上下徘徊的中国厂商来说,这听上去就是救药。那么每公斤10美元的生产成本真的能成吗?海外厂商自己做到了没有?
图2显示了REC从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流化床多晶硅生产成本,其中有几个季度REC没有公布生产成本,原因可能是生产状态不稳定,导致成本数据异常,也可能是REC那时还在犹豫中:到底是守着流化床技术自个享用呢还是出卖这个技术以换回一些急需的现金?因为一旦决定这是需要独守的看家本领,对外公布自己的生产成本实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