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商——无锡尚德3月20日被宣布破产重整后,中国光伏业龙头的生存困境再度引发聚焦,尤其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将近之际。
3月21日晚间,太阳能硅片和光伏制造商昱辉阳光集团(NYSE:SOL,下称“昱辉阳光”)宣布,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一份15年期的3.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
作为中国光伏业的最大“债主”,国开行此番“输血”,颇为引人关注。今年3月,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曾表态,将防范光伏产业风险,对光伏产业在新增贷款的增量上进行控制。
“现在国家也在看,有什么公司能在未来的环境中生存下来。”3月22日,昱辉阳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CEO)李仙寿告诉记者。
昱辉阳光的2012财年四季报显示,公司的硅片和组件出货量为713.2MW,环比增长33.9%,同比增109.8%;净营收3.065亿美元,环比增长40.5%,同比增63.3%。不过,2012财年全年依然没有实现盈利。
生产外包避“双反”
记者:欧盟对华太阳能“双反”初裁将近,昱辉打算如何应对?
李仙寿:有一些本地制造分开的,我们会外包出去。我们在欧洲有50%左右的产能,在亚洲其他地方会有50%左右。要全球化,你的供应链就必须是全球的。我们会选好几个地方,包括中国台湾、印度、东欧或德国这样位置好的地方也有。
记者:欧盟和中国光伏“双反”战,对昱辉乃至整个产业有何影响?
李仙寿:对整个行业来说,“双反”会增加成本,降低需求。欧洲“双反”后成本上升,许多顾客取消了建造电站的计划,需求少,就加剧行业竞争。对我们来说,要抓住多晶硅领域的“双反”,把多晶硅厂迅速开起来。同时,抓住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加快海外代工全球化布局的步伐。
比如,我们在印度有加工厂,为印度提供组件。南非我们也将开辟一个本地制造厂,马上会进入投资计划。沙特、巴西、阿根廷都会有本地化的生产需求,在本地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管理方法。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内太阳能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脚已跨到国外市场,另一只脚在中国。这是我们的特征:本地制造,本地服务,本地销售。
记者:昱辉目前的多晶硅综合成本是多少?
李仙寿:新的一万吨生产线,我们的(多晶硅成本)目标是18美元/公斤,实际数据还要运行一两个月出来。
多晶硅价格去年12月达到最低点。这个最低点太过了。我认为,全世界的水平会在20美元/公斤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