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太阳能首席战略官王亦逾称,从2011年至今,光伏组件的产能已经收缩了20%~30%,相对过剩20%的产能,已经开始让光伏组件价格企稳。
而从下游市场来看,曾贡献了光伏产业90%的市场份额的欧洲市场大幅萎缩后,如今业内将希望寄予欧洲以外的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
而从资本市场来看,去年12月中旬至今,光伏板块似乎对行业转好已经提前反应,走势显著好于大盘。其中海润光伏股价涨幅超过40%,亿晶光电涨幅超30%,天威保变涨幅达28%,精功科技涨幅则高达52%。
新的政策刺激是好是坏?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就陆续收获来自政策及产业层面的一系列利好。去年10月,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以及银行的代表齐聚河北保定,探讨解决光伏行业困局。财政部经建司能源政策处处长李成表态称,下一阶段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发展。
2012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鼓励家庭安装,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以及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等。财政部网站也于日前公布消息称,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中央财政将拨付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
政府为光伏产业的再一次保驾护航不免令人担忧:光伏目前的发展之困,某种程度恰是因为政府“太有为”——在过去几年各地力推的招商、投资项目中,光伏产业因其投资额巨大、能够很快上马生产线、迅速产出且获得高额利润而成为地方政府的“宠爱”,于是大批企业蜂拥进入,以致出现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明星光伏企业“大而不能倒”的怪象。如今,对光伏产业新的政策刺激会不会再一次陷入既往的误区?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认为,从2009年我国开始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三年累计使用补贴资金约100亿元,有力支持了身处困境的光伏企业。但是,由于补贴办法是按申报事先拨付资金,出现了多报少建、组件采购以次充好等现象,实际并网规模、电站质量,特别是最为关键的发电量难以达到申报水平,补贴对拉动光伏产品需求的作用不够理想。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