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13年,国家能源局将推出光伏救市八大新政,包括上网标杆电价和财政补贴、资金拨付管理、开发建设管理、并网介入和服务指南、并网运行和电量收购监管、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企业兼并重组、建筑光伏发电设施管理等。此外,国家能源局正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管理办法》,以解决风电和太阳能等电力难以全额收购的难题,行业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也将在2013年择机出台。一位接近能源局的人士表示,新能源的电价补贴已在去年底实现财政预拨付。
一年来,光伏产业渐渐被普通百姓熟悉。“双反”引起来公众的关注,国家出台的光伏安装目标也步步高升。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四种能源方式加在一起,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同样作为新能源的光伏却榜上无名。
其实,光伏的贡献被忽略多年了,主要原因就是安装量不够大,尤其真正的并网量更少。2010年累计建成的光伏电站规模约是0.89GW,2011年累计建成规模达到2.8GW,而截止到2012年底,累计光伏安装量逾7GW,可仍然没能在能源消费统计中占得一席之地。相对水电的249GW、风电100GW、核电10GW的建设规模,光伏7GW的规模实在不大。
中国的光伏产业一定是国际最有竞争力的产业,这是国内其他产业望尘莫及的。作为一个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行业,政府也确实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按照2012年底应当已经建成的光伏电站接近10GW计,投入的资金绝不少于1200亿元;按照今年初国家能源工作会制定的年内10GW建设目标计,投入金额也不应少于1000亿元;按照不久前国家发放的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计,仅目前光伏发电一年的补贴也在近2亿元。
光伏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目前虽处于低潮期,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陷入悲观。处于行业上游的企业因为产能扩张过度,受打击最为沉重。太阳能电池制造虽处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下游,却因为生产原料多晶硅片的价格下跌,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反倒相应提高了产品毛利率。
“双反”带来的影响进入第二季,行业为求生存而谋求转型。技术成熟,政策利好,电站投资的风险也最低,这些都能激发资本的热情。资本的主战场正在转移。原本处于行业上游的硅料提纯和多晶硅片制造环节竞争最为激烈,现在这一局面出现在终端市场的争夺上。
光伏企业要大面积进行兼并重组,必然会影响各国今后数十年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决定今后数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错误,必然掣肘经济发展速度。2013年是光伏产业的兼并重组年,必然会迎来兼并重组潮。重组必须要趁早,谁早动手,谁在全球市场分得的份额多,后下手遭殃。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走多元化市场道路,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市场开发整体上占的比例非常少。如今内地的电源结构大部分来自火电,11.4亿千瓦的总装机里面,火电占了8.2亿,水电是2.49亿,风电是0.63亿,光伏占0.07亿,剩下就是核电。如此可见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巨大。并且从太阳能的利用来看,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该说在未来的新能源发展上肯定是非常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