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参与下游生产环节说明,杜邦不只想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简单的材料和技术提供者。其希望深度参与到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具有价值的环节,从而提高对市场的控制力,并增强产业链对质量的关注。
虽然目前光伏产能极度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60%。但全球光伏市场的规模仍有增长,这对材料提供商而言确是利好。杜邦期望在2014年光伏业务的销售金额达到20亿美元。
瞄准生物基市场
创始人E.I.杜邦可能不会想到,他于1802年夏天在美国特拉华州白兰地河边建造的火药制造厂,会在未来200多年的历史洪流中,一步步成长为全球赫赫有名的工业巨头。
除光伏产业之外,杜邦对于生物基市场也充满兴趣。
2012年9月,杜邦携手大唐新能源,与吉林省签署了关于二代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开发的第二轮框架协议。据《英才》记者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达数十亿人民币,这在国内生物质能领域的投资里已称得上是大手笔。
从过往的技术策略来看,尽全力拥有颠覆性的实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技术领先优势,提高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达到技术垄断的目的,这是杜邦的一贯手法。
为此在2004年初,杜邦对全球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涉及到全球600多亿美元的业务剥离和资产并购,为此杜邦甚至卖掉了仍能获取巨额利润的石油业务和莱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不同业务的交叉配合,创造出跨业务的发展领域,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把生物技术融入到工业技术当中,是我们在推进的一个举措”,柯爱伦判断,未来20年,生物技术将推动诸多领域内的创新——从工程塑料到先进纤维合成物,以及生物燃料、农业和营养,并同时为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基础。
在技术的积累和提升方面,“我们是‘两条腿走路’,除了自我研发,我们也会去市场上找我们需要的能力和技术,通过并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苏孝世告诉《英才》记者,杜邦一方面通过内生式增长实现技术领先,同时也密切关注并购的机会,把市场的需求与自己的能力全方位衔接起来,创造价值。
杜邦现在每年研发工作的预算高达20亿美元,大量的投资被用于永无止境的研发活动。为了迅速巩固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2011年,杜邦以63亿美元收购了丹尼斯克公司,这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生物科技和营养配料企业。这是杜邦自1999年收购美国最大的基因改造作物种子公司之后的最大收购行动。
掘金大运输系统
除了新兴产业,杜邦还在关注中国的高铁、航空等大运输系统的快速发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