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困内需有待启动
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出口依存度高
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多晶硅价格下滑,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近年我国光伏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2吉瓦(下称GW),占全球产量的36.7%;2009年突破4GW,占全球总产量的40%;2010年约8GW,占全球产量的50%,居世界首位;2011年达到20GW,约占全球产量的65%;2012年,光伏电池组件出货量约23GW,但产值同比将大幅下降。与快速增长的产能相比,市场需求增量则相形见绌。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秘书长ReinholdButtgereit透露,现在全球光伏产能是60GW,而整体需求只有30GW,中间的鸿沟非常大,产能过剩很严重。
2011年以来,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快速下降: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11年年初的8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18美元/公斤左右,组件每瓦现货价格由年初的1.7美元下降至目前0.7美元左右,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多数光伏企业陷入亏损。2012年,各主要光伏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80%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依赖出口,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我国80%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用于出口,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其中近70%左右出口到欧美市场。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32GW,同比增长10%左右。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
资金链面临短缺风险。由于需求无力、价格暴跌,有媒体报道今年八成光伏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而库存高企、经营性现金流锐减,再加上投资基金和银行对光伏热情的消退,使全光伏行业面临资金链条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60%以上,贸易方式急需转变。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同时又缺乏一些高新制造产业的支撑,因此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大量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原材料仍未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
行业标准有待规范,行业自律有待提高。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和上海,2012年有出口实际业绩的光伏电池企业537家,产能过剩明显,容易形成国内企业竞价销售。因此急需规范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太阳能行业的进出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