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一年多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光伏制造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青海等西部地区,光伏下游应用-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业内人士认为,光伏应用的“青海现象”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在分布式系统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将极大地推动国内大规模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一产业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也宜及早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资源好、起步早多重利好因素促生“青海现象”
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光照资源和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早在2009年,青海省就确定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思路,拉开了发展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序幕。
“青海之所以能够在光伏发电产业上走在前头,一方面得益于资源条件,但主要还是因为政府的规划和一些前期工作比较超前。”青海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说,国家统一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一出台,青海的电站建设立即就大规模展开。
2011年后半年,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国家明确了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促使当年青海有42个、共计953兆瓦的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全部并网发电。
除了前期存在技术性限电外,2012年4月底以来,这些电站均平稳安全运行。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这些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4.3亿度。
由于有了比较成功的产业实践,青海省能源主管部门2012年再度核准42项、共计1000兆瓦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22项,装机容量达500兆瓦。2013年初步规划仍将新增1000兆瓦的装机容量。
至此,在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上,青海光伏电站建设以“一年一吉瓦”的速度创下了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被业内人士称为光伏应用的“青海现象”。
“2011年,青海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占到了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近一半,这里包括金太阳工程等,从2012年的情况看,这一比例也不会低。”北控(绿产)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亮说,青海的实践必然会对国内整个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光伏组件的产能高达40吉瓦,实际产量也达到23吉瓦。与此同时,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只有28吉瓦,其中欧盟市场占75%,国内市场仅占9%。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一方面,我国的光伏制造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且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潜力还很大。”北控(绿产)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容文说,在欧美“双反”背景下,如何大规模开发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势在必行,而青海大规模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青海水利水电集团2011年在格尔木建成光伏电站20兆瓦,自12月25日并网后至2012年10月,发电量为2180万度,这还不包括因电网输送故障而停发的67天电量损失。”李宏绪说,由此看来,我们这个电站完全可以达到可研设计标准。
按照李宏绪的说法,电站运营达到设计预期,如果国家对光伏电站的电价再能明确到位的话,光伏电站的盈利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2013年,根据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划,我们还要申报更大的装机容量。”李宏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