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不讨论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有多么凄惨,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资金愿意前赴后继地进入这个产业,“一窝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东西?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折射出中国民营资本的一种无奈,即无法在垄断行业分得一杯羹,不得不为利润最大化追逐热门。
以光伏产业的毛利率来说明,2004年时,多晶硅行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到2007年,这个毛利率水平陡升70%左右,到2009年,又基本回归至约35%的水平。以上市公司超日太阳为例,其多晶太阳能组件的毛利率在2010年年底下滑到26.74%,到2011年末期则下滑到19.94%,2012年中期则近一步下滑到19.24%。另一家光伏企业天威保变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11年年底光伏产品的毛利率尚有21.35%,到2012年中期这个毛利率变成了负的51%。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走进了这样一个怪圈,产品有赚就大家都来投资,大家都投资就产能过剩,一过剩就全行业亏损,整个行业就像一阵风。
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毛利率这个变化曲线之外,是民营资金确实没什么好投的,垄断行业如银行能维持常年50-60%的毛利率,没几个民营企业能涉足,这就是源头。此外,中国对垄断企业国营企业的管理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完全竞争的领域,则根本没有一个系统管理的思路,任由市场自己疯狂自己毁灭,只管嫡系,不管杂牌,毕竟嫡系占据了全社会利润金字塔的最高端。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在没办法进入垄断企业,又没有系统有效管理下急功近利的市场心态。大家都想在毛利率的最高端去分一杯羹,由此产生的竞争是最原始最野蛮的,大家比的不是核心技术,而是资金与速度,是快鱼与慢鱼的竞争,由此难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光伏产业只是中国产业现状的一个典型,它不是唯一,以前的手机、电脑已经走过这样的路,现在的稀土、电子商务又在覆蹈同样的路,这也应该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如果每个产业都是在这种大起大落中进行无序的圆圈式发展,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的实体产业与企业永远不会走技术之路突围,永远只能在急功近利之中为速度与生存而烦恼。产业兴国也只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