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今后要推进光伏电池大规模应用,其实无非是两个方面,即改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想见,正如VCD取代磁性录像带、DVD又淘汰VCD,或者平板手机战胜翻盖手机、触摸屏手机取代按键手机,在光伏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电池生产技术和产品类型都会不断更新换代。曾经有分析人士预测,类似于计算机行业的“摩尔定律”,今后平均每3-5年,太阳能电池就将迎来一个更新换代周期。眼下多晶硅电池虽然暂时“一枝独秀”,但其他各种光伏电池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和发展完善,最终谁将胜出目前恐怕还言之尚早。
而从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看,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目前晶硅电池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另一方面,在电池研发技术方面,中国光伏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制造、封装等加工环节。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库存,一边却是蹒跚起步的研发水平,这种状况无疑令人担忧。众所周知,光伏电池生产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今后伴随技术更新的加快,如果国内企业不及时掌握新技术,或者无法跟上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升级的脚步,无论届时产能扩充到多大、应用份额达到多高,最终都只可能沦为一堆过时的废品,不但投资血本无归,更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如果真是那样,中国光伏企业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以差异化竞争规避末日
然而我们也看到,并非每个曾经被宣判“死刑”的行业都迅速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拿瑞士引以为傲的钟表业来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出价格低廉、走时精准且无需上发条的石英钟表,很多人都认为传统的机械钟表将步入末日。尤其到了80年代后,日本又推出了无需表盘及部件、时尚新颖的电子表后,关于机械表将成古董的说法更是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令当年这些唱衰论者始料未及的是,时至今日,传统的机械表并未如他们所愿走进博物馆,却依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热捧。虽然现代化的工厂和流水线取代了昔年的小手工作坊,但钟表业仍是瑞士的支柱产业,机械表精准、华贵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也丝毫没有褪色。
再看相机行业,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数码存储技术的进步,数码相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相机,尤其是美国胶片巨头柯达的破产,更有人言之凿凿称其最终敲响了胶片相机的丧钟。然而就目前来看,数码大潮冲击之下,纯机械操作、金属机身的胶片相机不但没有淡出市场,反而成为摄影爱好者争相入手的行头;而日本的富士胶片等胶片厂商仍然活得滋润,传统的银盐相片冲洗业务也依然保有一定的市场。
这些“过气”的行业,究竟有什么样的法门,能够规避功成身退的末日宿命?不难发现,无论是机械表还是胶片机,对于新产品大多采取避其锋芒的策略,以差异化的定位寻求新的市场立足点。虽然石英表、电子表轻便时尚,单就计时这一基本功能来看,已能够取代传统钟表;但机械表精致的做工、传达的独特品位和气质,是前者所无法企及的。同理,传统相机那种全手动操作所带来的乐趣、银盐像纸独特的影像质感,也是全自动数码相机难以替代的。
同样,放眼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迥异,自然禀赋差异巨大,对于光伏组件的要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即便是业者们念兹在兹的内需市场,同样也并非铁板一块,各省市在推广利用光伏发电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当地的能源结构、市场购买力水平等因素。因此,光伏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交替并存阶段。上述事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启示就在于,即便技术上暂时落后,只要找准对应的市场,不盲目随大流、不一哄而上,在高度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中挖掘属于自己的商机,还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