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中国光伏业勃兴与困境:离不开的一个人和企业

发表于:2012-12-25 08:49:00    

那么欧美的太阳能组件进口市场既然对当地服务商和客户都有莫大益处,为什么政府还要痛下杀手呢?从根上说这是个公共财政问题,美欧的太阳能发电普及率是靠政府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并辅以高额补贴来保证的,即是说要保证太阳能发电的用户的使用成本不高于使用传统发电模式的用户,高于的部分由政府承担。希腊和意大利就立法允许太阳能发电享有被其它法律禁止的补贴,形成较低的上网电价。有欧美媒体曾经说过,世界光伏产业是欧美政府用250亿美元补贴支撑起来的。

金融风暴来袭,美国、欧洲紧缩公共开支是当务之急,清洁能源补贴令各国有心无力。市场规模缩减,蛋糕变小,自然要保证欧美本土产品的生存空间,优先照顾本土企业,从而挤压进口产品的输入通道。

中国光伏企业遭受的冲击几乎可谓“灭顶之灾”,积压产品堆积如山。据分析,今年9月份止中国光伏产业存货量高达5千兆瓦(1兆瓦=1000千瓦,5千兆瓦=500万千瓦),约为51亿片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按每片0.87美元价格(也即约0.87美元/瓦)计算,约为45亿美元。

这个存货规模相当于2012年之前全球需求量的六分之一,也即全球的光伏产业完全停产两个月,才能消耗完中国光伏产业的存货量。

这批天量存货的价值正在迅速贬值,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已经降到0.69美元/瓦·片,如果上述存货“都卖到”北美,价值蒸发9亿美元(约55亿人民币),业内预测中国国内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会跌至0.58美元/瓦·片。

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跌幅是惊人的,2008年,每片的价格曾经高达4.2美元/瓦·片,在四年时间内跌去80%,这极不正常,生产成本的降幅不可能如此陡峭,只有严重亏损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受到最剧烈打击的当然是产量全球第一的中国光伏产业。

为什么欧美市场一咳嗽、欧美政府一下药,中国光伏产业就躺下呢?

  两头在外

“两头在外”是描述沿海出口加工行业在80年代初期兴起的来料加工的一个用词,意为:原料来源在海外,产品市场在海外,这种模式对沿海加工出口行业的初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世界工厂大格局的形成贡献了原始积累。

“两头在外”模式的特点鲜明:其一,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其二,这些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链;其三,无论是原材料还是销售,价格的定价权都在外商手上。

经过30年努力,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现了决定性的转变,比如服装加工业已经打破了原料在外的格局,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产业配套。比如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中兴在海内外从技术到市场都有分量很重的话语权。

下一页>  
责任编辑:太阳能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