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枫:近年来,已经有广泛的辩论和媒体报道对替代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讨论,但是一直缺乏来自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知识与观点的支撑,至少在主流媒体方面这些有充分科学依据和知识性的探讨一直匮乏。任何大规模的收集和利用太阳的能源(如利用空间太阳能)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能源供应的途径,最终将促使并成为未来人类文明巨大的跨越。
王希季、闵桂荣: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建议首先考虑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方式。我国空间太阳能的研发途径不宜跟着美国、日的道路走,发展的第一批电站不宜选择吉瓦级,宜按本世纪30年代可跨越实现的原则,在10万千瓦到50万千瓦量级之间选择。
建议应集中力量发展重型运载火箭,不宜分步,应一步到位。电站的组装和维修应走创新之路,要考虑发挥我国载人空间站系统的空间服务优势,应对以人为主、以机器人为主、全自动和航天器群编队四种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选其优者。
我国空间太阳能发展建议分三步发展:第一步由国家发改委抓总进行工程大系统的论证和顶层设计,提出发展路线图和工程初始方案论证;第二步深入方案论证,并研究其试验验证工作;第三步在2030年进行整站在轨试验和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