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产业警示录

发表于:2012-12-13 09:12:00    

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包括“十万屋顶计划”在内的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开始激增。中国的光伏产业驶入了快车道并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凎告诉记者,德国的刺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自德国之后,欧盟各国以及美国、日本都出台了针对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国内企业开始在国外购买生产设备、原材料,组织生产,生产出的光伏组件再出口到欧美各国。“三头在外”(原料、技术、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康力行的力谏下,盈科科技正式进入光伏行业。赶上了首班光伏发展快车的盈科科技着实尝到了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甜头。“2005年,光伏组件最贵时,达到了每瓦3.8美元,这是一个在今天不敢相信的价格。从公司到个人,自然也都赚得盆满钵满。”

同年,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志得意满的施正荣以23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的当年首富,无锡尚德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2007年,施正荣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环保英雄。自互联网神话之后,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开始诞生财富传奇。

一路狂奔的中国光伏产业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面前,也没有停下脚步。“2008年的下半年,光伏行情有一个短暂的下滑,不久就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下,迅速拉升。”康力行告诉记者,除德国以外,欧洲各国都开始纷纷出台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国政府也祭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大单。这些都给本已火热的光伏产业又加了一把柴。

一边是企业盲目扩张,另一边却是地方政府与银行在背后推波助澜。孟宪凎认为,事实上,如果没有政府与银行的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不可能在短短数年间就成了气候。

次贷危机后,光伏市场再现井喷,给外界一个行业已见底回升的错误信号:于是,企业疯狂扩产,地方政府和银行则对光伏项目大开绿灯。

孰料,这只是行业即将变局之前的“回光返照”。

疯狂的产能

2011年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从5月份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产能过剩的恶果开始显现,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记者,当时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上升到63∶21。企业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但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李俊峰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

下一页>  
责任编辑:太阳能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