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元,2010年缺口20亿元,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
按照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副主任黄少中的说法,在电费结算时,电网企业也存在变相减少新能源企业发电量、压低上网电价的问题;加上各省的补贴资金调配时间差,导致新能源发电企业往往需要半年至一年才能拿到补贴。
不过,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梁志鹏则坦言,过去电价附加一直被作为电网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一些地方对电价附加征收所得税,“导致电价附加资金大幅缩水,估计三分之一的资金被上缴财政”,由此造成大量欠账。
而欠账背后则是新能源成长的增速。电监会数据显示,1-9月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同增27.2%;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是:风电2015年装机1亿千瓦,较之目前翻一倍;光伏2015年装机2100万千瓦,较之目前增长7倍。
基于以上考虑,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由每千瓦时4厘提高至8厘,而在2009年11月份以前该电价附加是2厘。提高后,可使今年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达到340亿元。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之后,340亿足够支付2015年之前的现有项目及新增项目。”刘文平说,风电每年新增2000多万千瓦,每年新增补贴50亿元左右;2011年光伏装机3GW,每年发电四十亿度左右,一度补贴0.6元,约20亿元补贴,所占容量不大,“由于补贴盘子的扩大,明年会迎来光伏电站的收购潮”。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认为,充分发掘现有政策潜力,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减免政策,加强征收和使用各环节的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仅此一项一年可增加可再生能源基金近200亿元。
刘应宽还建议,目前电价中仍有三峡基金等构成,而三峡已经建成,“可以将这部分费用部分应用于发展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