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光伏电池组件量为346兆瓦,如果以市场最新的4.6元/瓦的国际多晶硅电池平均组件粗略计算,去年中国光伏组件对印度的出口额约达16亿元人民币。显然,这一数字远逊于中国同期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额。此外,2011年年印度光伏组件的安装量仅为480兆瓦,仅占同年全球安装量的2%。
从出口额来看,印度政府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台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光伏产品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无疑远逊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尽管中印光伏贸易规模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去年安装的480兆瓦光伏组件中,有62%的份额进口自中国。在出口印度的中国企业产品中,前三位的尚德电力(STP.NYSE)、阿特斯(CSIQ.NASDAQ)和中电光伏(CSUN.NASDAQ)就占据逾1/3的份额。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的光伏龙头已在印度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印度挥起反倾销大棒,这些企业近几年好不容易在印度建立起的优势地位可能迅速会丧失。从这一角度来看,印度此次反倾销的负面影响实在不可小觑。
龙象合则两利斗则俱损
就在11月26日,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刚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闭幕。双方还一致同意大力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合作,注重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因此,印度选择在此时对中国光伏业背后下刀,的确令人始料未及。
今年适逢“中印友好合作年”,尽管众所周知两国存在领土争议,且迄今并未解决,但并未对双方经贸合作构成重大障碍。201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近740亿美元,并且正在向2015年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中国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尤其是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铁路、软件、工业能效等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和总额达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据印度媒体预测,这些合作备忘录有望带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双边投资。
此外,印度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该国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这次印度破天荒地同意邀请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双方还允许对方在本国设立金融机构,扩大商贸合作和企业投资,而印度也将在中国设立高科技研究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中印两国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更加突出。尽管对华友好是主流,竞争与合作原本也可以共处,但近年来印度还是有很多人似乎执意要把中印之间这种暗中较劲的瑜亮情结放大为你死我活的“龙象之争”,在很多领域鼓吹对中国防范和设限。此次印度对华光伏反倾销,背后的心思恐怕也逃不出这一思维定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