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产能过剩,外部欧美“双反”,内忧外困的国内光伏产业无奈陷入国有化进程。近段时间以来,政府频频出手“挽救”光伏企业。
6日,又一家光伏公司国有化消息得到证实。东营光伏宣布公司所有权重组计划:山东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购买对价是1000万美元。这也标志着赛维LDK之外,政府直接出手光伏“救市”又添一例。而东营也有可能最终成为国内首个率先实现“国有化”的光伏企业。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均反对光伏国有化。他们认为,政府直接干预资本市场有违公平竞争原则,干预后非但市场环境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政府亦有可能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评估风险,而不是直接介入市场”。
难逃国有化命运
当下中国光伏企业的现状如何?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目前光伏巨头的处境维艰: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中报,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其中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晶科等大型光伏企业均榜上有名,上榜门槛为资产负债率60%。其中,赛维LDK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的负债都超过30亿美元。
光伏巨头现金流紧绷,而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却一直在低位徘徊,且市场需求在庞大的产能面前显得十分有限,很多光伏巨头开工率不足50%。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涂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对160多家企业进行的产能统计显示,这些企业的产能已达到了35GW。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接近30GW,国内产能要高于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容量。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0%,但国内光伏装机量只占到全球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