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到处考察蔬菜大棚基地的,还有基宇光能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秀玲。对她来说,除了土地上的便利,大棚电站还有规模上的优势。张秀玲说:“在荒山建电站,利用率低;在西部荒地,并网往往比较麻烦;在建筑物上建站,又难以形成规模。我们也正在把市场从国外转向国内,从去年开始就考虑在大棚上建光伏发电站。”
目前,华天公司在全国各地承接了不少光伏大棚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的有20兆瓦,还有10兆瓦项目正在立项。
据了解,无论是像华天、基宇这样的中下游企业,还是一系列资金雄厚的上游企业,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光伏农业一体化,解决光伏内需疲软问题。
形成产业链条农民企业政府多赢
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站,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条背后,也是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多赢。
据孙明亮介绍,该光伏大棚基地,由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而来,由企业统一建设,租给种植户种植。对于耕地承包户来说,可以按照折合1100斤麦子的价格获得流转收入;对于种植户来说,免去了高昂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年租金为2万元。“就算租种普通大棚,也不过这个价格,真不算高。何况,光伏大棚的恒温效果更好,能够多种一茬,收益比普通大棚要高。”孙明亮说。
对企业来说,农户交纳的大棚租金仅够土地流转费用,利润主要来自并网发电以及政府补贴。该基地投入4000万元,并网发电后,按照每度1.15元的上网电价,年收入至少600万元,8年左右可收回成本。除此之外,这个年发电量1兆瓦的基地还能获得800万元的政府扶持。对于设计寿命达25年的光伏大棚来说,利润回报期很长远。
在这中间,离不了政府的扶持。据了解,寿光当地政府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在配套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均提供了扶持。“把治理污染的钱,都投入到新能源上面,其实很划算。”孙明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