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光伏市场的多事之秋,没有硝烟,但微妙无处不在。
美国对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仲裁重税已成定局,尚未给中国光伏企业喘息机会,欧盟的跟进又轰轰烈烈的到来,立案并公布中国应诉光伏企业名单。这一轮影响显然不止于此,在其身后,印度也迫不及待的加入对华光伏双反阵营。国内光伏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制裁夹击,原本公平公正的贸易天枰一侧,压上了不和谐的重石。
面对欧美如此公然挑衅的境遇,中国光伏企业还能坐得住吗?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龙头企业的稳定发展态度依然坚决如初,扭转行业困局的担当行为已经开始显现,与此同时,政策驱动力也在逐渐清晰的体现效能。从自主到自救,国内光伏企业突围之路已刻不容缓。
谁在煽风点火?
根据美国商务部10月10日的裁定结果,中国太阳能制造商和出口商将面临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话音刚落,早已破产的Solyndra又跳出墙来,向尚德、天合光能、英利提出反垄断诉讼,索赔15亿美元,引起业内哗然。
众所周知的是,Solyndra的破产是自身竞争力不足,诉讼多少显得有些别有用意。
有业内人士指出,包括SolarWorld在内的企业显露出强烈的不公平竞争居心,不良用意明显,而欧盟、美国官方的霸道决定,看似短期对其光伏企业及市场形成保护,其实对其自身未来的发展种下毒瘤,原本一体化的国际间自由贸易链条,正在被活生生的扯断。
据悉,SolarWorld于2009年曾联合Conergy在欧盟发起对华光伏反倾销,2011年又于美国发起对中国光伏双反,直至今年在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后再提出反补贴。按照国内一位光伏圈人士的话讲,SolarWorld的目的,是想通过政策之手,实现更利于自身的市场环境。
甚至连德国太阳能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胡梅尔都指出,2003年至2011年间,SolarWorld从政府获得大约1.37亿欧元补贴。他认为,中国同行的快速发展让SolarWorld尝到了市场压力,变盈为亏,企业却将亏损归咎于中国的政府补贴,其实是自己成本和创新出了问题。
而在美国制约中国光伏企业的道路上,SolarWorld同样“功不可没”。morning whistle的报道消息称,在10月10日美国最终公布对华光伏关税税率之前,SolarWorld在美国的公司便已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13家企业大规模的裁员和破产,以示煽动。
“很多欧洲光伏企业成本太高,包括用工成本、电力及基础材料成本,已经逐渐失去和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力,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并不复杂,产品差异本来就很小,所以中国的产品反而更具优势。”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上述因素外,不少已经申请破产的德国企业,居然将自身大力度投身薄膜太阳能模板的战略失利,归咎于中国企业所获的不正当补贴。
有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已经立案反倾销,并开始进入调查程序,9月下旬又提出反补贴申请,尚未立案,不过估计45天审查期后即会立案。
他认为,由于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必须要正视日益严峻的失业率问题,因此其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包括胡梅尔在内的业内人士认为,欧盟征收的关税或不会太高,收税比例预计在20%以内。
内力:企业突围
有关光伏行业,“洗牌”的论调多了不少,行业人士大多带着悲观情绪。有券商分析师对笔者表示,目前的萎靡市场下必定会有很多中小光伏企业死掉,但往往是小规模、无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对于大型光伏企业,只要运营得当仍可等到光伏春天。
《能源》杂志指出,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为应对当前行业萧条局面,制定了“334”战略,即未来公司光伏产品分布中30%是地面光伏电站,30%是屋顶系统,40%是分散式、独立式光伏系统。按照苗连生的说法,企业不主动求变,全员不积极转型升级,没有出路。
近期,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硅烷气流化床制备多晶硅技术取得中试成功。引援媒体说法,硅烷流化床技术是传统改良西门子工艺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高效低耗多晶硅生产新技术的空白,将以原料的技术革新加速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步伐。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面对日益恶劣的全球光伏贸易,得当的战略是应对的最好举措,一方面是拿起法律武器打击欧美韩等国多晶硅大肆倾销行为,捍卫来之不易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另一方面,以提升整体科技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为长期市场竞争打基础。
技术突围已经成为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市场困局的必要举措,根据笔者从保利协鑫官方获得息显示,该公司的高效多晶硅片“鑫多晶S1+”转化效率突破17.6%,已经在技术能级上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而早在去年,保利协鑫推出的“鑫单晶”新型硅片转化率早已达到18.5%,效率逼近直拉单晶硅片,成本却低廉到与定向凝固多晶硅锭生产成本相当。
而在主张技术革新的同时,上述企业的市场拓展计划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8月,保利协鑫在山西大同建设310MW地面光伏电站和30MW屋顶光伏电站获得国家能源局获批,并已开始前期工作。9月上旬,该公司与招商新能源、中国科技发展集团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973MW光伏项目,继续加大光伏电站应用领域的开拓。
吕锦标表示,快速发展中的国内光伏企业要停止攻城掠地,龙头企业更要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在自主创新,在基础技术研究,在产业配套,市场应用推广方面的不足,变危机为契机,在新一轮全球新能源竞争中不受干扰,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外力:环境造势
正如吕锦标所言,在企业自救的同时,政府政策的大力引导推动,也是光伏产业走出泥潭的关键因素,而现在国家对于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视态度,让不少企业重新找回信心。
新华都商学院教授林伯强认为,虽然面临产能过剩的现实,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优势明显,由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2011年光伏装机量虽然达到2.9GW,但对于中国电力十亿的总装机,光伏发电装机仅占0.27%。
林伯强指出,美欧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使政府重新审视光伏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迫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政府在紧要关头显示坚决拯救光伏的态度,拯救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而作为光伏圈中的企业,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政策引导的暖流。
从目前看来,这场光伏行业的寒雪并不会一直降下去,出头之日可待。
根据官方消息,国家能源局称将出炉一个“一期为15GW总装机容量的分布式发电规划”,第一期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0MW。但有业内人士称,具体的补贴方式、补贴金额仍需尽快明确,便于企业掌握投资风险。
同时,国开行已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重点确保包括江苏中能、尚德电力在内的“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的授信额度。
“现在高层的态度,基本是有一个批一个,这个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某光伏圈资深人士指出,在国内应用市场陡增的同时,加强公平公正的国际对话也显得异常重要。他认为,对于不公平制裁,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反制约,以此形成国际贸易链的主动位置。
他对笔者坦言,对于美欧的“无理取闹”,发展国内市场应用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企业的压力,但国际间的公平贸易往来迟早会回归正常,因为这个链条离开中国就将无法运转,我们应当给美欧更大的贸易压力,在没有对话空间的情况下,体现维护权利的坚决态度。
同时有光伏领域人士发出呼吁,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在困难时期不要自乱阵脚,有理有序渡过难关,而舆论导向上的积极扶持,对于光伏行业信心重建同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