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部分光伏企业却时刻准备着,实时密切关注政策的动向。据记者了解,英利已经准备好申报200兆瓦的项目材料,阿特斯、天合也均表示要参与部分项目的申报,但这些企业目前均处于等待《通知》细则出台中。
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表示:“尽管10月15日是申报截止日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申报期限向后推延的可能性非常大,一切还要看《通知》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节的出台。”
单个项目规模过大
打开市场困难重重
根据《通知》的要求,全国每个省市均可以申报500兆瓦的规模,以此计算,全国31个省份,总装机量可以达到15GW的规模,可以预见的是,《通知》力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是我国完成“十二五”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的重要部分。
尽管国家能源局此举意在快速打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但该《通知》中很多问题仍亟待研究解决与完善。《通知》中含有每个省限报2-3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申报规模需在150-200兆瓦以上的规定,这一规模无论对单个项目,还是同类项目集中申报而言都略显过大,操作起来难度也可想而知。同时也有悖于国家鼓励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的初衷。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国际情况来看,各国推广的分布式能源均以小型屋顶光伏电站为主,规模一般在几百千瓦左右,而我国一个分布式项目,动辄就要达到150-200兆瓦是很让人费解的。他说:“2009年推出的‘金太阳’示范项目,2-3兆瓦规模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更何况200兆瓦的项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2009年推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适合安装光伏电站的屋顶并不多见,目前屋顶已经属于稀缺资源,政府不应再限制申报的个数,反而应该鼓励更多的分布式项目上马。如果此次下发的《通知》要求过于苛刻,打开国内光伏应用的市场依然困难重重。”
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王润川指出:“分布式光伏电站本身以小、散、自发自用为特点,按照《通知》,投资商首先要面临找不到项目凑够规模的风险,降低其投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