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杨富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
德国能源转型方案为气候变化的应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2020年和2050年要比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降低40%和80%以上。德国能源转型的宗旨是:2050年提供安全的、可支付的和环保的能源。德国能源转型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创新性的启示。
德国能源转型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是,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成为主导能源。德国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60%,占总电量的80%;可再生能源将替代煤发电和核电。中国2011年煤占总能耗的70%,可再生能源仅占8%左右;除了水电以外,太阳能、风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1.5%。即使采用现有的最激进的情景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也仅占35%左右,还不是主导能源。中国需要创新性的能源战略思维。
德国能源转型的第二个重要标志是能效大幅度提高。到2050年,德国每年的能源生产率(即能源强度的倒数)要提高2.1%;电耗、油耗和热耗都要大幅度地降低。中国的能耗强度与德国比,要高1.2-1.5倍。如果中国在2050年赶上德国的能源强度,中国每年的能源生产率要提高3.9%,即能耗强度每年下降3.8%。中德两国的合作创新领域包括发电、节能改造、电动汽车、未来能源网络、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网络通讯技术、燃气燃煤电厂、蓄能技术、热电联产以及先进的各种节能技术。
德国能源转型的第三个重要标志是一次能耗下降。一次能耗不仅包括矿石能源,还包括可再生能源。2050年与2008年相比,一次能耗要下降50%。换句话说,德国2011-2050年的能耗弹性系数为负,经济与能耗绝对脱钩(经济增长,能耗下降)。中国现有的能源需求的各种预测和情景分析中,到2050年能源耗是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正,经济与能耗相对脱钩(能源增长比经济增长慢)。德国能耗下降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有了绝对脱钩,可以摆脱“经济零增长”束缚,使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德国目前88%的天然气和98%的石油靠进口,德国在未来仍然面临着进口能源安全的挑战。即使到2050年,一次矿物能源仍占40%,德国矿石能源几乎全靠进口,未来可再生能源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从国外输入。因此德国与欧洲、与世界各国都要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存度在大幅度上升,供应安全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德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中国能源发展需要。中国电网将来也可与欧洲电网联接,向德国供应可再生能源电力。
德国能源转型成功的经济基础条件是能提供可支付的能源。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控制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建设和运营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分摊费用不超过每千瓦时3.5欧分的水平。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中国的制造能力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中德合作能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达到与矿石能源相竞争的水平,提供安全且可承受的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保持经济竞争能力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充要条件。在欧盟各国经济衰退的状况下,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德国的制造工业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制造工业的能耗水平和生产力名列世界前茅。中国的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60%左右,节能潜力很大。中国制造业在生产力提高、质量控制、产品设计、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利用方面都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德国经验,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节能减排减碳的要求下,更显得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