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据官方通报,1月27日9时至20时,北京市新增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1例为此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送至北京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死亡1例,男,50岁,1月8日前往武汉,15日返京后出现发热症状,21日到医院就诊,22日确诊,今日病情恶化,因呼吸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北京该名首例致死病例系上海电气电站工程设计公司员工杨先生。在加入上海电气之前,他曾就职于天合光能。据了解,杨先生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级硕士毕业生,于2015年12月加入天合光能,自2018年开始负责商用价值群全国的商用业务市场销售管理工作,包括光伏分布式供电系统集成项目的项目开发,商用渠道商的开发和销售管理等工作。
通报内容称,上海电气电站工程设计公司员工杨先生于当日在北京确诊感染冠状病毒。杨军于1月12日(周日)由武汉出差回沪,13日在集团总部开会之后前往北京出差。1月22日晚间,杨先生曾对外自证自己是“北京第十例”新冠病毒确诊患者,并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不过,1月27日,传来的却是噩耗。“印象中他总是西装革履,努力敬业,没想到如今阴阳两隔,”一位天合光能员工就此哀恸道,“武汉、上海、北京,密集的行程让年富力强的你也无法抵御病毒的袭击。”
各年龄层均可能感染
在新冠病毒刚刚引发关注时,致死病例以带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居多。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病毒正在向全年龄层蔓延。
截至1月27日,包括广东、广西、北京、陕西等地均发现幼儿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当日晚间,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的连线中,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当前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数字的上升,与暴露机会有关。
“每个人都对它普遍的易感。因为年龄原因可能导致接触、暴露机会不同,人们发病率就会不一样。不同的年龄组都有发病,证明这个病所有年龄组的人都是易感的。”冯子健指出。
那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应当如何防范?
冠状病毒按照以往特点来说,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飞沫传播距离不会很长,通常来说不会超过2米。大于5微米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如果距离太近,飞沫会通过咳嗽、说话等行为掉落在对方的黏膜上,会产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很有必要。
同时,建议大家戴好口罩。通常情况下有普通的棉纱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人群佩戴外科口罩即可。
除了口罩之外,勤洗手、呼吸道礼仪、注意睡眠、提高免疫力、加强锻炼、保暖等亦为非药物防控措施手段。
此外,目前看来,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是敏感的,包括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手消,都是可以把这个病毒灭活的。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逝者如斯,生者已矣。意外与未来永远不可预测,请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