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期,本报有关光伏产业的报道表明:“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退出美国市场的危险。”而更为可怕的是,紧随其后的还有欧盟的“动作”。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美国占整体出口15%,而欧盟则高达60%。也就是说,这意味着曾经前程无限好的光伏产业,几乎就此一夜间被“冰封”了。
表面看,危机直接来自美国商务部日前做出的一纸终裁。根据该终裁,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反倾销税率从18.32%到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到15.97%不等。据报道,受波及的中国企业最高将面临40%左右的成本提升。
但来自美国与欧盟的光伏“双反”裁决,居然会使整个光伏行业就此陷入大溃败,一方面表明了惩罚的严厉程度,另一方面,光伏行业企业本身之不堪一击更令人吃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近1100亿人民币),包括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等大型光伏企业。几大巨头都接近资不抵债,其中赛维LDK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的负债也都超过30亿美元。
很显然,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的危机空前。面对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中国政府与企业都有维权的责任与义务。不过,必须指出,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只是就事论事,光伏产业今天面临的灭顶之灾,绝不仅仅是“双反”裁决所导致。
那么,一个本来被广泛看好的朝阳产业,为何到了“夕阳西下”的地步?深入反思光伏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这个产业从萌芽开始,就发生了“基因变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金淦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今天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多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此问题上应该深刻反省。他认为,正是“放任甚至助推企业盲目扩张,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这无疑就是根源。江苏省工商联对省内光伏企业的调研也显示:盲目扩张等推动了行业调整期过早的到来,造成了光伏行业现阶段的困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上百个光伏产业园。在浙江省衢州市,政府关于光伏产业的规划目标是:力争2015年全市形成高纯多晶硅年生产能力9000吨以上,多晶硅、单晶硅片5亿片以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000兆瓦以上,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规模。
凡是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当中国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多晶硅炉与与当年大炼钢铁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换了包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市场的后果毋庸置疑,这样的事例已经很多。现在的问题是,挽救这些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又面临谁来主导的选项。目前的一种动向值得警惕,各地政府似乎又有出手的冲动,不仅是注资,甚至还有国有化的种种方案。
事实上,任由政府出手对这些光伏巨头实施国有化,依然属于政府主导市场的再一次轮回。只是上一次是为了发展,这一次是为了保住曾经代表了发展成果的企业不要倒掉。还是那个美好的出发点,但那个错误的重复却在所难免。国有化的隐患、风险显而易见,没有“核心技术”的光伏产业,再好的产业政策也扶不起来。
因此,既然问题出在一个产业上,那就需要用市场这个主要手段来解决,政府最多只是一个“援手”。江苏省工商联就建议“政府顺势而为,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进行兼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