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2011年1月18日晚,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获颁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他在发言时称,未来一定是太阳能的世界,未来一定是中国的。然而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却始终伴随着很多争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更是直言不讳:“生产太阳能产品把污染留在中国”。
产业发展层次低、污染控制水平低,国内应用范围小,一个本该富有生气的新能源产业如今却面临着如此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表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更多来自成本、市场、技术、环保方面的挑战,而这也将会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光伏“大国”承受巨大污染压力
国内企业尚未掌握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回收成本高昂
2010年10月,媒体上关于“六九硅业污染屡遭投诉英利新能源项目涉嫌违规”的报道再次引发对光伏企业污染问题的热议。自2009年12月六九硅业试车以来,由于排放刺激性气体和产生巨大噪声,其对当地农作物生产和村民健康均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也是屡屡因为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常用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这一工艺同时形成大量的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副产物和氯化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
一方面,目前多晶硅先进的生产技术被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垄断,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都是单独建厂,由于副产物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昂贵,多数企业未安装或未完全安装相关的回收设备,加上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这些都导致我国多晶硅行业污染控制水平较低。
多晶硅生产大国,正在承担着副产品的巨大污染压力。中科院院士简水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采用改良西门子法,1千瓦太阳能电池约需10公斤多晶硅,按目前国内最好的控制水平,生产10公斤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公斤。而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植物将不再生长,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回收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