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成为国际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这也成为中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设置的主要政策着力点,以更好地防范和管理跨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的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解决金融体系顺经济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集中的问题。
根据“十二五”规划给出的界定,这一框架主要涉及对银行资本、流动性、杠杆率、拨备等审慎性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流动性和资本的额外要求,会计标准、信用评级、衍生产品交易和清算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影子银行”监管等内容,核心思想是逆经济周期调控,在经济景气时提取拨备,弥补经济下行时期金融系统流动性的不足。
在金融实践方面,尤其在当前,逆周期调控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在经济下行周期,一如既往,甚至增加对企业的流动性支持,避免原可运转良好的企业,因短期资金链紧张陷入困境。
眼下就有一则很好的逆周期调控案例。9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报》引述国开行人士的话透露,该行最近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很快提交到国家发改委,据悉其拟重点确保包括无锡尚德等“六大六小”12家优势光伏企业的授信额度,其余光伏企业贷款将受到严控。
众所周知,中国的光伏产业已陷入行业困境,在内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在外因欧、美的反倾销立案出口受阻,行业面临深度洗牌,很可能出现企业批量破产。在此背景下,国开行对优势光伏企业的授信支持,有助于加速行业整合,帮助企业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
但当我们仔细检查国开行的授信名单,不由得有些啼笑皆非,该名单的上榜企业中,陷入破产退市传闻的无锡尚德赫然其中。考虑到该公司被卷入一桩诈骗案,可能面临数亿美元的新增债务,国开行在此关头的授信值得商榷,这是在以银行信用为企业堵漏,有打着逆周期调控的旗号,搞一刀切的嫌疑——我们很难将此刻的无锡尚德列入优势光伏企业之类,因此也很难理解,国开行为何要背书到底。
这或许也是因为国开行在过去几年向光伏行业提供了太多的信贷,已经被绑架上船。数据显示,赛维、英利、天合及汉能等几家光伏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已获得国开行2450亿授信额度,一旦这部分企业出现问题,将让国开行十分被动。从这点看,国开行的“逆周期调控”可能还包含着那么一点私心,但显然,在行业整体趋势不明朗,企业风险尚未明晰时,国开行的授信支持让人捏了把汗。
国开行“逆周期调控”所面临的困境,抽象而言,当“逆周期调控”遇上“结构调整”、“行业洗牌”,该怎样处理?须知,对于光伏产业来说,行业范围内的深度洗牌已基本成为共识。国开行这样插一杠子,在没有辨明到底哪些企业值得救助时,便动议“逆周期调控”,似乎并不利于行业的调整与市场出清,反而会造成一批“大而不能死”的僵尸企业,没有竞争力,但因为牵扯到太多利益,不能退出,只能靠吃补贴和银行救济赖在市场上。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京东方,绑架了无数产业园与地方政府,但迟迟不见效益,成为尾大不掉的寄生虫。该倒的企业不倒,只会损及全行业的利益。
坦率而言,我们并不反对“逆周期调控”,这的确是熨平经济周期的有价值的尝试。但在实践中,“逆周期调控”也需要遵守市场规律,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成为部门利益保护的利器,延缓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这只会形成多输的局面,对企业、行业、银行业与监管层,都不见得是件好事。
最终分析结论:
“逆周期调控”不能搞一刀切,首先要区分“好企业”与“坏企业”。“坏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出局,而不是被“逆周期调控”吊着一口气,死不了,但也没有什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