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沈丹阳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和很多国家的相关产业是优势互补,密切相关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比如说,跟欧洲国家吗,我们去年从德国进口多晶硅材料是7.6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同类产品份额的20%。中国累计从海外采购约400亿元的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其中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进口占到了45%。
解说:对此,中国政府在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后多次表态,提醒欧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磋商而采取单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不符合双方的利益。
中国企业待提高
解说:从建交初期几乎没有贸易往来,到2011年中欧贸易额达到5672亿美元。中国与欧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交往局面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出现。欧盟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13日,欧盟仍正对中国实施50项反倾销措施和一项反补贴措施。被调查或制裁的中国产品包括铝箔、无缝钢管、自行车、铸件、彩电、瓷砖等。以出口金额计,这次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可谓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起。
同期:英利能源控股集团法务总监兼总裁助理 陈卓
因为中国光伏产业,一旦被欧洲立案的话,将是中国所面临的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这个贸易纠纷,在任何行业来讲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那这样的一种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是我们中国光伏产业几十万的就业受到直接的威胁。那带来的其他的影响,我相信也会波及到光伏相关的产业,甚至中欧全面的这样一种贸易关系都会受到损害。所以这样的一种结果肯定是没有人是赢家,最后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果中国光伏企业被欧盟征收被欧盟调查并且征收,(被征收)像美国这样的幅度的税的话,就不是健康发展的问题了,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那中国企业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来生存下去。
解说:很多研究者认为,欧洲光伏企业丢掉市场的原因是“他们低估了中国竞争者的发展速度”和自身战略决策失误。而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多年来不断遭受欧盟反倾销困扰的原因正是“国际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位置。
主持人:德国高精密机床和美国知名品牌都不容易被反倾销,因为一来这类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二来技术和品牌本身赋予了产品很高的无形价值,反倾销程序无法在此类产品身上找突破口。所以说,从长远看,中国企业要想摆脱反倾销的困扰,还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这样看来,在这场中欧贸易博弈中,如果说光伏生产商应寻找自身原因,适时调整方向的话,中国企业要做的恐怕也不仅是打赢这一场眼前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