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经济学原理,一些国家的某些产业的崛起其实是因为符合比较优势,而很可能并非是政府扶持。正如很多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奇迹是日本通产省产业扶持政策的功劳,查默斯•约翰逊还在其著作《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中鼓吹精英官僚制定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的一套理论,然而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向以政策调整见长的日本政府却失去了魔力,二十年来始终回天乏术。
如果政府真的有魔力,何至于二十年都没倒腾出一个法子?还是因为之前日本经济的崛起是日本企业充分利用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经济发展了,政府官僚就说是自己的政策得当,停滞了,就是外部因素和企业不争气,这也太强盗逻辑了。
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上,但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政府远不是一个高明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是败绩连连。早在2010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个行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随着而来就是各级政府的大笔投资,其中新能源方面的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产量迅速膨胀到了9万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银行追给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们贷款,结果到现在,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
拿着电费补贴、高耗能的光伏产业仅仅是雄起一把后就陷入困境,而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也负面不断。政府拿纳税人、储户的钱,并没有堆起产业,只不过成就了一个个富人,放一场了眼花缭乱的“大烟花”,仅此而已。如今,面对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政府只好接手收拾,无数辛苦刨食缴税的纳税人,分不到“政策”的一杯羹,却要为其买单。
政府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投资者,想学美国纳斯达克搞创业板,结果成为“坑钱板”;搞科技园区,结果变成圈钱圈地搞房地产;现在又说“要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最后一定是沦为少数拿到政府关系资源的人圈钱圈企业,套了现,留下一堆烂摊子让纳税人买单。
至于政府,很快又会好了伤疤忘了痛,继续做“政策扶持新兴产业的迷梦”,毕竟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不心疼,只是,你可曾见过苹果、微软、IBM、英特尔是政府扶持起来的?要我说,政府真不必要扶持什么新兴产业,只要减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放开手脚让企业家做就可以了。
当然,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官员就有了筹码,上了扶持名单就有贷款有项目,官员就可以将企业家玩弄于股掌中,官员也多了一个寻租的门路。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贪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