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宋亮表示,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整体低迷,各国都致力于保护本国优势产业,特别是那些处于价值链最高位置、技术水平尖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产业。而光伏产业正是其中之一,欧美国家甚至有意将其打造为今后的支柱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再加上价格低廉,对欧美等国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欧盟已经出现了部分光伏企业停工、甚至倒闭破产的现象。”宋亮说。
萧函亦认为,欧盟“颠倒是非”指责国内光伏企业倾销,是为了打击中国光伏巨头、为本土光伏企业赢得发展空间。同时,欧盟也试图通过打压中国光伏行业给中国政府施压,希望从中国得到实质性援助,用以解决欧债危机。
欧盟的反倾销敲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警钟。自此,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这条新路径就是立足于本国,“自力更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国光伏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是相对的,因为以往中国光伏产业主要的需求地在国外,而国外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产能相对过剩。那么无论欧盟是否对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拯救中国光伏业的根本方法还是建立国内的光伏市场,摆脱被外需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从市场需求来看,几轮新能源技术改造过后,欧盟的可挖掘潜力已经不多了。相反,随着智能电网等配套设施完善,未来中国光伏需求将有极大增长空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量目标再次作出了调整,21吉瓦且上不封顶。
萧函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应急预案,鼓励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将光伏市场逐渐转向国内,实现内需拉动行业发展,同时,企业应重点加强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核心技术、核心装备的研发能力,为扭亏为盈打下良好基础。
“我国政府必须把中国光伏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保护起来,甚至不惜代价的扶持,就像当年日本保护三菱重工一样。帮助光伏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技术水平升级,以期打造新的、全产业链的能源产业格局。”宋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