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敌保护主义诱惑,欧委会6日正式立案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关键时刻,此举不仅无益于解决欧洲经济面临的问题,而且与人们通过全球协商合作战胜当前危机的期待背道而驰,其负面影响难以预估。
毫无疑问,欧洲经济当前遇到很大困难。如果说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失业率高企、债务危机蔓延是欧洲经济“病情”的表面症状,那么病根在于其发展模式遭遇了危机,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需要提升。
救治这场来势汹汹的“疾病”,显然要从欧洲内部改革着力。从海外寻找“替罪羊”的做法不仅“药不对症”,还可能贻误“病情”。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能够给世界范围内整个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活力。反之,以保护主义手段“敲打”中国企业,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首先,中国光伏产业目前是欧洲相关设备和生产技术的重要出口市场。欧盟近年来对华光伏贸易基本保持顺差,其太阳能产业创造的约30万就业岗位中,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间接与中国企业有关。打击中国企业必然冲击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进而令欧方已经承受较大压力的贸易和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从长远看,引发与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争端将推升欧盟光伏能源价格。在伤害普通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同时,势必会延缓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进程。作为最早提倡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济体,欧盟应该认识到,任何限制市场开放、扭曲贸易的行为,都将使光伏行业数年来取得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以致阻碍能源结构改革的进程,阻碍全球共同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当前,这场涉及中欧两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包括欧盟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和欧盟在华企业在内的中欧有识之士已经发出声音,呼吁双方坐下来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欧委会能够听取这些呼声,从维护中欧经贸大局出发,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及早纠正错误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