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伤不起”
“虽然立案后还不会马上裁决,但市场最恨的就是不确定性。从中国去年200多亿欧元的光伏产品出口量来看,这将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次贸易纠纷。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也不过分。”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此前美国对华光伏“双反”已经导致了“双输”的结果——美国工厂和后道的安装都备受影响。与之相应,二季度以后中国对美国的光伏出口也基本陷入停滞。
“欧盟委员会今年7月份收到的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毫无事实根据。”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昨天也表示,公司将密切配合欧盟委员会的调查,证明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不存在倾销行为。同时,仍将继续集中精力,以研发投入为基础,生产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专家支招:抱团积极应诉与转型两不误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欧美的“包围圈”,中国的光伏行业不能坐以待毙,需要团结起来积极抗辩应诉。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洪瑞江说,中国企业一是要通过行业协会团结起来寻求应对办法,二是要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应诉和抗辩,在欧盟做出关税初裁之前寻求协商,争取让欧盟在关税额度上做出一定的妥协。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为了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自身需要考虑积极转型,开拓产业链条,在市政建设和民用生活中开发并推广光伏产品。天合光能公关总监范睿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即指出,当前形势对中国企业相当不利,而应对的途径之一是加快启动国内市场,为此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二是迅速调整《电力法》,让光伏上网发电;三是解决并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