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60%
中国的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美国占据了10%。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因此,如果说美国对中国光伏业的贸易制裁对中国光伏业来说是“伤筋”的话,那么,一旦欧盟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制裁,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无疑是“动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指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元人民币。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英利董事长苗连生也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欧洲反倾销立案,将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毁灭性打击,并将造成百万人失业。
自从去年4月份以来,多晶硅、光伏组件价格一路暴跌,加上市场需求不振,中国光伏制造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之中。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超过九成停产,大批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倒闭。就是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陷入恶化。
数据统计显示,66家已发布中报的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存货共计达450.87亿元,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年中为374.71亿元,同比增幅达20%。中报显示,这66家光伏企业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降幅普遍超过50%,毛利率均低于10%。更有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而海外上市的不少光伏中概股,毛利率更是出现1%以下甚至为负值。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光伏组件巨头库存严重、债务缠身,业界纷纷传闻这两家公司很可能被国有化。
民生证券电气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海生指出,中国的光伏企业本来就要面临硬着陆风险,欧盟“反倾销”若立案,就会加快硬着陆。本来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现在只要一两个月时间。
欧盟反倾销
损人不利己
欧盟一旦对中国光伏业展开贸易制裁,中国光伏业势必遭遇巨大冲击。但是,欧盟的光伏产业也将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
国家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分析指出,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欧盟某些企业声称的倾销行为。作为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进口价格近年来不断下降,由2008年最高的近3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不到30美元/公斤,促使光伏电池价格不断降低。因此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是没有依据的。
精龙光电公关总监张宜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业展开贸易制裁,一方面会大幅提升欧洲下游客户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也势必会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进行反制裁,欧盟的多晶硅、上游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去年从德国进口多晶硅材料是7.64亿美元,从德国进口光伏电池生产用的银浆原料为3.6亿美元。中国累计从海外采购约400亿元的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其中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进口占到了45%。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我曾与众行业代表交换意见,大家的一致观点是:欧盟的做法损人不利己,欧方应尽快来华磋商,解决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