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欧盟若最终发难,后果仍不堪设想。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光伏产品输出地,德国和意大利市场更是重中之重。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有74%安装在欧洲。
根据程序,欧盟将向被诉企业发放问卷,给予1~2个月的答复时间。在立案60天到9个月之间,欧委会将作出初裁,企业也有被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或缴纳保证金的可能。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欧盟并没有针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立案,但光伏巨头英利公司总裁特别助理陈卓告诉笔者,欧盟恐怕并非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这可能是一个贸易救济的技术性问题,以前也有先立反倾销而后反补贴的案例,最后两项调查结果一并公布。
案件终裁时间大概在明年底,如果作出肯定性裁决,对中国企业的打击无疑会超过此前美国的“双反”。
上述权威人士告诉笔者,反倾销税率高低主要看调查期、调查范围和替代国,调查期很可能选择去年年中至今年年中,由于光伏产品价格每年都有下调,因此距离现在越近,被判定倾销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调查范围也可能要比此前美国“双反”要广,美国只是针对电池片,而欧盟则可能针对所有零部件和成品。
“不管税率是否会高于美国此前针对中国的约30%的反倾销税,欧盟若作出肯定性裁决,对国内光伏产业的打击无疑是企业难以承受的。”陈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