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究要来。
7月24日,欧盟在接受几家本土光伏组件企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申请(指对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后,将于9月8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而如今时日已经不多,据国内多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立案可能性较大。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50%以上销往欧洲,一旦立案,中国大部分光伏组件企业将被逼入绝境。不过,在此情况下,国内光伏行业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应对意见。8月17日,上游的多晶硅企业正式对欧盟提起双反得到商务部支持,而下游的电池组件企业则表示明确反对,认为这将加剧矛盾。
由此,即便双反贸易战硝烟已兵临城下,但国内光伏行业内部却仍不能抱团阻敌,利益之下,仍有企业各自为战。
阵营早已分裂
国内光伏上下游之间的分裂最早缘起2011年10月份的美国对华双反。
当时,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等几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认为中国的光伏组件产品享受着国家财政补贴,然后倾销美国,导致本土企业倒闭破产,因此要求对华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而后美国在2012年5月份前后相继作出了针对中国企业的高关税初裁。
在此期间,国内光伏企业上下游之间一直存在分歧。上游的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多晶硅企业认为,美国的多晶硅企业一直存在对华倾销,本土企业受到严重损害,要对美国多晶硅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而下游无锡尚德、英利集团、常州天合等电池组件企业则认为,贸易战只能是火上浇油,希望以外交和法律手段维权。
当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次裁决,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0%~250%的反倾销关税时,国内业界巨头集聚上海,召开声讨会,其中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天合CEO高纪凡、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等大佬悉数出席。不过,这些下游企业在谴责美国高关税政策时,却反对对美国多晶硅双反采取报复性的措施。
其中,施正荣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光伏是全球化的产业,因此采取贸易战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不赞成对美国多晶硅双反,而苗连生的评价则是:“在这个时候以对美国双反来报复,只能是火上浇油。”
天合一位人士表示,之前多家国内企业与美国一些本土光伏企业一起成立了平价太阳能联盟,意在持续的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推广绿色能源,也试图通过这个联盟里的美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传递信息,来解决双反问题,“希望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另外,上述人士认为,国内多晶硅企业力主对美国双反实行惩罚性措施实际上是为自身考虑,若海外的进口通道被堵死,下游企业将不得不全面转向国内采购,国内多晶硅企业将由此获益。由于国内多晶硅企业供货价格比海外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将让下游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倍感压力。
不过这种说法得到上游多晶硅企业一致反对。赛维一位人士就对本报表示,多晶硅市场目前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已经不可能被国内企业为所欲为地垄断,即便美国不对华提起双反,中国多晶硅企业也会对美国多晶硅企业提起双反,因为他们的低价倾销已经危及国内企业生存。“而且寄希望美国本土企业的支持和声援来化解美国的双反,这个想法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