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文/史珺博士 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抓住欧美政府对光伏补贴的政策,产能迅速扩张,已经形成了包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2008年起,我国光伏组件制造量就占据了全球光伏组件的半壁江山,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长。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场低迷、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的不利国际环境下,依然占据了近50%的份额,且取得了37%的年增幅。
但是,由于光伏飞快地市场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实际上是建立在政府补贴和制造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初期的暴利所导致的。这种情形使得光伏产业的市场极端依赖政府补贴政策,因此,当金融海啸、欧债危机这些涉及到政府要动用资金的危机情形出现时,光伏产业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近期江西赛维、无锡尚德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这种影响的典型表现。
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的低迷实际上是由于上述的宏观背景,加上以下四个微观原因综合造成的:
1)市场长期高速增长,使得许多中国的投资者和从业者忽视了光伏市场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特点,那就是,技术和设备更新快速,而且所有技术更新都是围绕“低成本、高效率”来展开的。这个特点使得光伏产业的设备更新快,设备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台设备上市两三年后,就有新的设备使之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建立工厂时,设备投资不宜超前过多;但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全体忽略了这一点。
2)光伏产业持续多年的暴利使得投资者忽略了自有技术的研发。由于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因此,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产业技术、装备和工艺,目前各大装备公司所生产的设备也是根据基础研究和实验室试验结果加上小量的实验,开发出来后很快即投向市场。这时,用户自身的研发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够对设备做些小的改进,就很容易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国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忽视了这一点。
3)中国政府上网电价订的不够合理导致市场价格降速过快。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网电价,2012年1元/度。由于未对全国不同日照条件的地区进行区别电价,因此,导致根据上网电价倒推回来的组件价格比当时的市场价格低很多,这是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从13元/瓦降到6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
4)由于2010年的德国提前透支安装量造成的增速,和当时的暴利,造成中国的产能增速高达300%。这个过度的产能扩张与上面提到的价格下跌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面临资金链的巨大压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很多的价格清仓。造成了行业的恐慌,这种恐慌随着不少光伏上市企业的报表逐渐披露,逐步蔓延到了投资界和金融界,形成了谈光伏色变的局面。
虽然中国目前曾经涌现过江苏中能、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甚至还占据过各自环节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发展的预见性,没有自主技术,一旦行业波动较大,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远远比他们发展起来的速度快得多。实践证明,凡是没有自主技术的企业,越是崇洋媚外、不思创新、一味引进,就倒下得越快,其倒下的速度与企业规模无关。
二、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机会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着美国双反、欧债危机等恶劣外部环境,但危机中必然孕育着机遇。我国光伏产业上述的问题,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正常的。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机会。这些机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新的技术更新导致光伏制造成本迅速下降
目前,尽管光伏组件的价格下跌幅度高达60%以上,但不少厂家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经能够做到在如此大幅降价的基础上实现赢利。成本下降主要是通过技术更新和进步来实现的。技术进步包括核心生产技术和大规模制造技术的应用,核心技术包括冶金法多晶硅提纯制备技术、低成本铸造单晶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电池制造技术、高效组件生产技术和大规模制造技术的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优化技术,等等。
2)制造成本下降导致发电成本下降,进而导致发电装机量猛增
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迅速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快速向火力发电成本接近,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低于火力发电。同时,光伏发电从集中地面电站(以美国和中国西部为代表)和屋顶分布式发电(德国、日本为代表)同时发展,使得我国西部和东部都大力发展光伏应用机会明显显现。此外,分布式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的进步将为光伏大范围推广扫清障碍。
上述机会,实际上预示着光伏产业从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光伏产业即将面临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和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但只有那些坚持自主创新、按照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来制定自己的运营模式的企业,才有可能抓住这个巨大的机遇,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应当采取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见,笔者认为,我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外部原因并无太大关系。如果继续寄希望于政府补贴,或者开打贸易战,对中国光伏企业也不会有大的帮助。关键还是要加强自身的抗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为此,中国光伏产业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1)西部地区要将光伏电站建设与载能项目同步发展
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元/度的上网电价后,由于采用全国统一上网电价,因此,投资者自然希望在西北等阳光资源较好的地方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但西北本身是供电盈余的地区,用电量少,因此,导致电网对吸纳光伏发电的动力不大。光伏企业应当在西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将光伏制造和其它载能高的项目与光伏电站进行同步建设,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光伏发电的西部电力去向问题,也能够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用制造业的长期效益,为西部带来真正的效益和税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不是像现在的光伏电站一样,既对就业无帮助,也对税收贡献甚小。
2) 东部地区应当大力发展工业建筑的屋顶光伏发电
我国东部地区缺电,但东部地区不仅阳光资源较差,而且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集,而光伏电站恰恰需要大量的占地。实际上,光伏发电不一定要开展大规模地面电站。以德国为例,目前德国的光伏总装机超过了30GW,其中75%以上是屋顶电站。当然,我国由于人口多,城市化程度大,在城镇地区开展住宅屋顶发电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屋顶发电,经济性较大。但东部的经济发达,工厂众多。在工厂的屋顶进行屋顶发电,可以在白天对工厂供电,虽然同样的投资所发的电量较西部为小,但东部的电价比西部高得多,尤其是采用用户侧并网发电,许多地区的火力发电电价在白天已经超过了1元/度,因此,国家补贴的比例反而可以比西部更少。无论是工业园区的工厂屋顶,还是大型超市等商业建筑的屋顶,均可大力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补贴也可盈利。
3)应当大胆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
目前,我国虽然是光伏制造大国,但并非光伏制造强国。以现在的多晶硅为例,国外对中国的销售价格降低当15万元/吨,还有盈利,但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只能停产。这就是依赖国外的技术所造成的恶果。但中国这些年的制造经验,实际上已经为创新作了丰富的积累,实际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术。例如,上海普罗所开发的PM法多晶硅提纯技术,可以在实现99.99995%的纯度下,将成本降低到6万元/吨的程度,仅为国外西门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国内许多厂家正在开展的铸造单晶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目前的危机阶段的低谷时期,只要我国光伏企业大胆使用这些创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大胆采用国内自己的成果,就能够进一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而独自领跑世界。这样还会使得欧美越建立贸易壁垒,对其自身的光伏产业发展危害越大,而中国则能够发展得更好。
4)建立我国独特的光伏制造体系
我国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外,还应当发挥中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将汽车、电子、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转移到光伏产业的制造系统中来。这样,将能够建立起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光伏制造体系,将成本做到最低。目前,我国光伏制造业中,虽然下游的成本暂时低于国外,但多晶硅的成本还高于国外,而装备制造方面,许多环节的制造技术还依赖于国外,因此,制造优势还不明显。一旦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转移过来,则将居于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这样,国外的任何贸易壁垒都会使得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失的只有他们自己。
四、结语
光伏产业目前虽然居于低谷,也有不少光伏巨头可能会倒下,甚至破产。但是,光伏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处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初级阶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浪淘沙,更新换代,只会使光伏这个产业更加健康,更加成熟。只有那些以自己的知识产权坚持做出好的产品的公司,才会成为常青之树,长期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