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发展的困局倒还好求解:既然目前的困难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的,那么,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行业的现状出台一个大家信得过、易执行、易监督的标准,推动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下乡之后再返城,主攻城市里的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那么,太阳能光热的春天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但对太阳能光伏来说,要摆脱目前的尴尬境遇,可能靠自身救赎还难以完成。因为,“两头在外”的先天性不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关键是,光伏产业受政策的影响面太大——这既有国内的行业政策,也有国际上贸易政策的变化。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光伏业的寒冬——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约20GW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
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光伏行业苦思冥想欲鼎力打开市场应用大门的时候,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对光伏市场的补贴大幅削减,市场销售的光伏组件从1欧元/W降低到最低的0.48欧元/W,出现了企业出货量增加,利润却在下滑的情况。就在这危机的当口,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调查, 德国企业SolarWorld(太阳能世界)也向欧盟递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申请。目前,欧洲是其中最大的光伏市场,一旦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确立,中国光伏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好在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占据中国多晶硅产业80%份额的四家企业:江西赛维LG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江苏中能联合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对欧盟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然而,尽管目前大家开始看到政企合力“突围”的美好前景,商务部此次立案也将为我国光伏行业争取一些发展时间,但行业本身的长远发展还是需要科学政策的引导。
“中国光伏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好好反思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未‘成年’,明显的引导政策长期缺位,而地方又‘过度溺爱’。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我国光伏产业最需要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
摆在大家面前的最大难题便是并网,这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并不了网,电站建了再多也只能是晒太阳。于是,大家将目光投向了分布式发电,以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
现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被提上议程。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立适应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的电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综合太阳能等各种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