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速扩大新能源国内市场应用规模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国许多新能源设备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需求非常有限,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例如,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90%以上用于出口,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很低。随着近期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及欧债危机蔓延,许多传统需求大国大幅削减新能源补贴,并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实行制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同时,我国碳减排压力日趋加大,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风险日益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快开发国内市场,国内新能源产业将面临严重危机,减排任务也将难以完成。
第一,扩大新能源国内市场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碳排放居高不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约束日趋增强,能源安全风险凸显,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亟待转型。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占全球的18%,而且增速较快,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的增速为2%,而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达5.9%。在“金砖五国”中,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均高居榜首,其中能源消费量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3倍多,二氧化碳排放则是印度的4倍多。
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无污染、可再生的特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新能源比重,可有效弥补传统能源消费模式的缺陷,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央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从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状况看,与中央提出的目标差距巨大,亟须加速开发新能源国内市场,才能实现中央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截至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800MW,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0.08%,几乎不值一提。风电和核电装机比重稍高,但国内市场开发程度也非常有限,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1082.4万千瓦,风电并网运行容量为2957.55万千瓦,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1.12%和3.06%,装机比重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第二,扩大新能源国内市场是保障产业安全的需要。新能源产业过高的外向度,不利于保障产业安全,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都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冲击。从目前情况看,未来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不容乐观,企业扩大海外市场难度越来越大。
传统需求大国经济状况不佳,市场急速萎缩。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由于欧债危机不断恶化,许多国家政府对新能源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减弱,给这个尚需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带来很大困难。德国2011年1-5月份光伏装机量比上年同期下滑37.4%,欧洲光伏组件需求急剧降低,价格跌幅超过50%。
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今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进口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意大利通过补贴鼓励采购欧盟国家生产的光伏产品;印度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也规定光伏项目必须采购一定比例的当地产品。
国内企业可能向外转移产能。如果我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力,来自美国的订单将会有较大的税率风险,对美光伏产品出口可能会萎缩,如果欧盟跟进,情况更甚。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光伏产业将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
第三,扩大新能源国内市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需要。2006年至今,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情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投资一直居高不下,部分产品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苗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产量将超过24GW。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21GW,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光伏补贴持续下调影响,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全年装机量约24GW。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全球未来2-3年光伏市场需求,需求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截至2011年底,全国多晶硅产能已超过22万吨/年,而2012年世界预计需求不到10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千亿光伏产业园区就达到20个,规划产值达到2万亿元,而据EPIA预计,2015年全球光伏装机约为45GW,按8元/瓦计,全球市场安装需求也仅为3600亿元。目前国内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大约1500万千瓦左右,但产能已经超过3500万千瓦。在国内新能源设备供过于求、外需萎靡不振的形势下,加速启动国内市场已成为新能源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良策。
二、发电成本过高是制约新能源市场扩张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市场应用不足、比重偏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新能源波动性和随机性大、并网难、成本高、政策不完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等等,然而,应当看到,在制约新能源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发电成本过高是一个关键性瓶颈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