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业出台最严厉限制令 抑制盲目扩张产能过剩

发表于:2012-05-16 08:51:45     作者:Allen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光伏抑热余波

  为了整合盲目扩张现象严重的光伏行业,史上最严厉光伏整治令出台。

  一纸限令使得光伏江湖再次掀起波澜。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统筹规划,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让众多低端太阳能光伏企业如坐针毡。

  政府此次表态被解读为史上最为严厉,同时也是规格最高的制裁。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淘汰没有实力、没有创新能力企业的同时,也将使得优势企业受牵连。

  随着市场萧条、政策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太阳能光伏行业将是一个拥有资金和技术为王的时代,以往那种“呼啦啦”上项目的情景将走进历史。

  限制令风波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章节中提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

  温家宝随后表示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在座的很多新能源人士都始料不及,也颇感此次政策甚为严厉。

  严厉的制裁背后,是多年来爆发式增长所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国内的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40GW甚至50GW,但全球实际市场需求装机量只有28GW。”在他看来,产能过剩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同时,全球光伏组件库存有10GW左右需要消化,其中8GW来自中国,过剩的部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消化完。也就是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产能超过了全世界市场需求的一半。

  事实归事实,很多企业一时间仍无法接受如此严厉的限制。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曾对媒体表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和扩张失当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及国内市场需求尚在成长之中的原因,这些问题大部分是暂时性的。”

  在黄鸣看来,这些问题在价格早已低于常规能源、且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太阳能热水、采暖,太阳能炊具等领域中并不明显。

  在凤凰光伏高级副总裁张琢看来,太阳能光伏到底如何来发展,是需要一个理性的思考。把一些优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留下来,不能一刀切。光伏行业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比较领先的行业,更多的还要进行理性引导。

  正因类似的声音,一次企业意志改变决策的大戏由此上演。在黄鸣的牵头下,多家企业联名上书中央修改相关说法。全国政协委员、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采访时透露:他们已经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最终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已经把“制止”调整为“防止”。

  在他看来,这样的调整将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多方博弈

  不仅是这一次,早在两年前多方就曾出现过分歧。

  2009年底,国务院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8号文”),该文件规定:新建多晶硅项目单线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等。

  对于出台的相关政策,企业和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企业人士表示:“在光伏以及多晶硅技术研发方面,政府不仅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应当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在实践中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领先的公司。”

  不久前,记者在江苏走访时,当地政府部门的人士透露,企业的投资都是趋利的行为,他们并不清楚哪些过剩,哪些过热,这就需要国家提前进行预警,早做规划和指导。“目前,国家在规划和指导方面还可以做的更多。”该人士表示。

  听闻此声,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也是一肚子苦水。该联盟是2010年5月在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指导下成立的社会性组织。高宏玲对此前的政策很有发言权。

  “早在2009年时,国家就出台了38号文,抑制多晶硅的盲目扩张所造成的产能过剩。”她说,“那时几乎没有企业去听,更多的则是指责、埋怨这项规定。”

  上海交大著名光伏专家崔容强教授曾公开表态,“国内市场还没起来,如何断言过剩。况且这种判断,是建立在计划产能基础之上的,而这些计划很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能。”

  那段日子,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也曾称:“高纯多晶硅是现代可再生能源和信息业的基础原材料。其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应大力发展。”

  在2008年,多晶硅疯涨时期,没有企业家在乎产能过剩。正如江苏当地的官员所言,企业更注重逐利,赚钱是他们的目的。陈文是当地的一家企业主,2004年涉足多晶硅生产,砸进去几千万。“38号文下来,我彻底灰心了。”

  在孟宪淦看来,由于国际市场的拉动、暴利的驱动和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在节能降耗,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造成了各个地方发展光伏新能源的冲动,出现了盲目扩张。不过,政府也没有发挥好相应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就是统筹和规划,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于行业主管部门,要有准入门槛。

  强者时代

  在各种乱象的背后,光伏行业正在迎来强者愈强的时代。

  今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太阳能光伏规划》”)。根据《太阳能光伏规划》,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同时,到2015年,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的品牌企业,掌握光伏产业各项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在孟宪淦看来,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国内光伏企业将从过去跑马圈地盲目扩张,进入大规模化生产阶段,收购将成为常态。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组件企业尚德太阳能董事长施正荣此前曾表示:国内至少50%的企业已经停产或部分停产。尽管这些企业是否会永远停产或者被并购要视情况而定,但是面对符合他们战略发展的机会,他也不会轻易放手。施正荣补充道,“一切皆有可能。”

  市场整合已初见端倪。从2011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最大的六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占据着55%到60%的市场份额。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25%。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吞噬。

  面对自身命运,很多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再次救市。孟宪淦直言,政府没有钱救市,也不应该救市。市场规律救市优胜劣汰,你盲目扩张,就应该吞下应有的苦果,政府不应该去救市。中央没钱救市,现在地方政府已经有10.7万亿的债务,更没钱去救市。

  200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总量目标: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容量有多大。而从政府工作报告、《太阳能光伏规划》来看,调整是必须的。否则,政府和投资者还要蒙受更大的损失。

  对此,张征宇认为整合是一个必然趋势。不过,他并不认为中小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那些现在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如果以创新来驱动,能够抓住创新的关键点,很有可能在将来异军突起。

  与张征宇有着类似看法的还有张琢。目前,他所在的企业正在大力向下游电站拓展,未来随着安装量越来越高,让光伏发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该有一个门槛,完全靠代工的方式肯定行不通,必须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光伏行业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