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
多年来,尚德一直被视为行业标杆。处于万众瞩目之中的尚德很容易让“爱面子”的施正荣患上一种“领先强迫症”。在施正荣看来,创造引领行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和品牌价值,要远比获得高利润更重要,这正是他并不太在意尚德低利润率的根源。
或许可以这么说,10年来,施正荣并未从“科学家”成功地转化为“企业家”。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更在意自己“科学家”的身份。尤其是在如何改变人类、如何让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这类宏大到超出企业范畴的话题上,他更像一个身怀天下的科学家,而不是企业家。因此,仅从商业层面,很难解释施正荣这些行为的背后逻辑。
然而,在香港上市的卡姆丹克董事长张屹却支持施正荣的路线。他认为,不能因为行业不景气和企业碰到的临时困难,而将施的功绩一笔抹杀。“中国太阳能产业优点是规模大成本低,缺点是没有技术优势,日后行业需要把发展重点转变,不要一味在低层次扩大规模,而是要将产品做得更精更好。”
不过,“爱面子”之下,外界对企业的种种质疑也令施正荣压力备增。只有扭转目前的这种尴尬局面,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施正荣才有可能再度光鲜起来。
“在美国,上市公司有两本账,一本是运营账,一本是会计账。中国A股看会计账,其实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看运营账最重要,它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利润状况。会计账可以对几年前的投资亏损进行财务处理,但它对企业现在的现金流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这个钱我几年前就已经花掉了,但媒体和普通老百姓对这些并不了解。”
施正荣一面努力解释着美国上市企业报表的“含义”,告诉人们尚德并非像外界想象得那么糟糕;另一面向外界传达自己的信心,“过去10年,中国光伏企业是在粗放扩张,如今正是精细化发展的契机,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