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低迷、美国“双反”调查,使国内一度快速扩张的光伏行业急速入冬。产能阶段性过剩、产品跌价、订单锐减……全行业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洗牌期。
这些“冬天”效应在嘉兴市光伏行业中表现得颇为明显:企业生产难度加大,部分小企业不得已转入半停产状态,2011年全行业利润总额下降16.1%。但根据调查发现,尽管市场低迷,行业内仍对光伏产业长期前景保持乐观,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调整战略“过冬”,静待市场新一轮的繁荣。梳理起来嘉兴市企业“过冬”招数可分为四种:加大研发力度,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延伸产业链,进军下游电站的建设营运环节;眼光向内,大力开拓国内新兴市场;欧美建厂,规避“双反”风险。
当然,也有大企业多招并举,采取多种“保暖”措施默默积蓄能量。一切迹象都显示着,洗牌期光伏行业格局正在悄悄变化,冰雪覆盖之下正有新生力量酝酿破土……
第一招:技术取暖
“之前市场扩张太快,多数企业都忙着扩大产能,很少有专心搞技术研发的,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几天前,昱辉阳光思博研究院一名负责人表示,“现在正好趁行业低迷期养精蓄锐,调整战略,控制产能,研发新产品。”
为此,昱辉阳光在去年6月专门成立思博研究院以加大研发力度,企业专职研发人员由20多名增加到80多名,目前企业在研项目多达20多项。昱辉阳光去年准产的一种类单晶硅片,成本低于单晶硅,转换效率却可与之比肩,高达17.5%以上,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目前,这种类单晶硅产品逆势飘红,去年已销售250兆瓦。与此同时,昱辉阳光已基本不再生产常规多晶硅。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即便在市场低迷期也有机会,在市场启动后更可以抓住机遇大放异彩。”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和信心,秀洲区一个总投资1.2亿美元的上澎太阳能项目逆势上马,现在已开始试生产。据上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与公共关系部部长林丽菁说,上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太阳能智能硅薄膜电池技术,成本仅为多晶硅的六分之一,转换效率却可达16%,而且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低温工艺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出众。“目前我们专心致志做好技术提升,相信市场启动后,我们凭借技术优势可以抢占先机。”林丽菁说。据了解,上澎已获来自美国、印度、中国青海的小批量订单,该公司产品还获得德国TUV认证,这就相当于获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第二招:建设光伏电站
除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外,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也是光伏企业“过冬迎春”的招数之一。
早在前年10月,尖山光电控股公司总经理张建良就敏锐地意识到,行业疯狂扩张中隐藏着巨大风险。于是,在“大降温”来临之前,海宁的尖山光电、威仕达、宇太、久太4家企业就抱团发展,并调整了发展战略,把主攻方向由销售光伏产品转为整合产业链,主要在欧美从事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转让。用张建良的话说,“以前卖砖头,现在卖楼房”,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都得到大幅提升。
最近几天,尖山光电控股在德国建设的第一家25兆瓦光伏电站就将正式转让,此前,这座电站已经开始并网发电。与此同时,尖山光电在美国的23兆瓦电站即将动工,此外还锁定了一个50兆瓦电站的项目权。“建设光伏电站可以消化公司的库存产品,组件每瓦能赚0.35欧元,建成电站后每兆瓦还有20万欧元的盈利能力。”张建良说,德国今年对光伏电站的政策补贴将削减15%,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有盈利空间,而在美国的收益则更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