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面对低迷的光伏市场,晶龙集团力拓新局:其旗下晶澳公司日前与日本丸红公司和高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晶龙的太阳能电池将以日本的新建住宅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开辟新的销售市场。
据介绍,此次合作的达成,得力于晶龙手握的“赛秀”和“晶枫”两张技术王牌:已经量产的“赛秀”技术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9.2%,为世界一流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晶枫”技术,生产出接近直拉单晶硅品质的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8.2%。使用这两项技术制造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比传统组件发电能力提高了近10%,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自不待言。
在笼罩世界的光伏产业“寒冬”中,国内光伏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业基本停产,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也大都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而晶龙在市场寒流中凭借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维持了正常生产经营,1至10月实现销售收入235.32亿元、利税23.81亿元,全年盈利已成定局。
龙头领先的业绩源自晶龙人冷静的市场分析:市场“寒冬”中,光伏产业进入了高质量、低成本竞争时代,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则要靠科技创新。“困难时期,很多方面的投入都可以减少,唯独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能减少;不但不能减少,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晶龙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靳保芳果敢决断。
靳保芳的果敢依托的是晶龙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一个省级科技中心、三个研发机构、两个实验室、两个博士后工作站,一支150余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其中投资1800万元的晶龙光伏材料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于近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授牌。这些年晶龙累计完成科技创新项目6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66项,在美国申请专利3项。
“赛秀”、“晶枫”之外,晶龙掌握和储备的多项光伏行业领先技术正持续不断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先进生产力:掺镓硅单晶专利产品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推广,电池转换效率实现了高效稳定无衰减;重掺IC级单晶品质和产量全国第一;率先掌握的N型高寿命单晶生产工艺,可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以上,比现在通用的P型单晶高出3个百分点;高纯夹层喷涂石英坩埚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用该产品生产的单晶硅成品率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
“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依托技术创新,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得晶龙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主动。”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贾二英说,“瞄准当前和未来市场,晶龙主动放弃6.5英寸以下硅片生产,全面铺开生产8英寸以上硅片产品,并成为市场主流;太阳能电池也已调整为以生产高效电池为主。”
硅片产品迅速转型升级离不开晶龙旗下阳光设备公司领先市场引导市场的研发实力。“生产大直径硅棒(片),要有大直径的单晶炉。”集团总经理助理、阳光设备公司总经理边志坚介绍说,随着光伏市场的变化,我们投入少量资金对集团原来的旧单晶炉进行了升级,同时自主研制的JL-CZ150型全自动单晶炉可实现最大10英寸单晶硅棒的批量生产,投料量达到150公斤以上,远超出此前120公斤投料量的国内最高水平,从而使拉制直径和投料量均达到国内最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阳光设备公司还在国内首创硅料水爆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两项技术投入生产后,产品销售十分紧俏。今年前10个月,阳光设备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税5420万元。在“光伏寒冬”里,这样的业绩令人称羡。
据介绍,作为省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晶龙“准单晶铸锭炉的研发及产业化”列入了省科技支持计划,已投资5100万元,正在建设。与此同时,研判市场趋势,晶龙正在持续攻关,在超薄硅片生产和硅片切割工艺上探索新技术。
全方位的创新也使晶龙形成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条每一个环节的竞争优势,晶龙还建立了单晶炉、石墨热系统、石英坩埚、切削液等辅助耗材生产单位,主要生产耗材基本自产自足,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互为依托实现了综合生产成本行业最低。
“从长远看,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光伏产品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发电应用成本将更接近火力发电成本,这有利于光伏发电的普及应用,光伏产业前景广阔。”作为行业领军人物,靳保芳看得很远。
“寒冬”里,晶龙既定项目的建设并未止步不前:邢台宁通公司大直径、高少子寿命太阳能级硅单晶棒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石家庄晶龙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制造产业化及年产1800万片大直径、低氧碳超薄硅片项目,预计明年4月投产……“寒冬”终将过去,晶龙正为下一步的发展积蓄着市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