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信部公布首批多晶硅行业准入企业名单,国内20家企业榜上有名,这些企业包括赛维LDK、保利协鑫、洛阳中硅等行业内的主要大型企业。业界普遍认为,首批上榜的多晶硅企业将会成为未来国内多晶硅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但近来由于多晶硅硅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造成了行业内许多大型多晶硅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经营出现困难。
首批上榜的20家多晶硅企业代表着国内多晶硅行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受到其他中小型多晶硅企业停产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当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下降到25万元/吨左右的时候,国内这20家大型多晶硅企业也出现了停产或半停产现象,这将直接导致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暂时出现困难。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在多晶硅行业整体发展出现暂时困境的时候,快速提升多晶硅行业集中度的最佳时机已然到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多晶硅行业出现了整体产能过剩,但有效产能不足的乱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多晶硅行业集中度不高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型多晶硅企业与中小型多晶硅企业都有着自身的目标客户定位,所以会出现一边是高质量多晶硅需要大量进口,另一边是产品档次较低的多晶硅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如果多晶硅产能向少数大型多晶硅企业集中,那么这种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市场上多晶硅的售价已经降到了许多多晶硅企业的成本线以下,只要这一局面持续一段时间,那么整个行业内的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快速提升。多晶硅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产能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越低,所以大企业天然就比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强,那么在行业低谷期时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相对较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型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停产,事实上现阶段的行业集中度就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李胜茂认为,即使等到多晶硅行业回暖,一些中小型多晶硅企业重新投产,也不会改变当前多晶硅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趋势。多晶硅生产需要精密的设备、熟练的技术工人、稳定的销售渠道,这也就决定了一旦多晶硅企业停产一段时间后要重新生产,那么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如生产设备检修费用较高、重新招募技术工人和建立销售渠道难度较大,这实际上压缩了中小型多晶硅企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