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从峰值350万元/吨,到今年11月20万元~23万元/吨的均价,近330万元/吨的落差,不仅挤破了多晶硅行业存在的价格泡沫,更以仅为30万元~40万元/吨行业平均成本价一半的差价,挤出了多晶硅企业的“血泪”——中小型多晶硅企业不堪成本压力,纷纷停产关门。
价格狂泻成本倒挂
2003年德国光伏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推动了德国乃至欧洲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市场需求由此出现爆发性增长,价格飞速上涨。到了2008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更是一举达到350万元/吨。一时间,多晶硅行业成了万众瞩目的暴利行业,投资建厂、增资扩厂蜂拥而至,而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世界多晶硅生产大国之一。
之后,国内多晶硅行业曾经历了一次价格下跌。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开始急速下滑,2008年~2009年跌落至40美元/千克,不足巅峰时期的1/10。不过好在进入2010年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下游光伏迅速升温,多晶硅在后期渐渐收回失地,价格逐步回升平稳,最高达到80万元/吨。
但令众多国内企业没想到的是,眼前的相对平稳并不是多晶硅价格下滑噩梦的结束,反而是新一轮暴跌噩梦的开始。
2011年3月,多晶硅价格短暂突破70万元/吨后一路跳水,仅3个月的时间,便每吨狂跌30万元至40万元/吨。之后曾经历过短期波折,但下行趋势未改,连续暴跌8个月。截至11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多晶硅主流价格已跌至20万元~23万元/吨。“这个价位已经跌破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直言。据他透露,国内多晶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30万元~40万元/吨,远高于目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我们的生产成本约在30万元/吨,而市场售价只有20万元/吨,每生产一吨要亏近10万元。”四川乐山一家中型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验证了上述分析师的观点。
而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成本倒挂的触发因素,就是目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马海天共同指出,今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使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对光伏产业的补贴,经济政策紧缩使得电站开发融资变难,而欧元贬值则令下游企业蒙受汇兑损失;同时,随着欧洲光伏市场压缩带动的光伏电站抢装潮和企业多晶硅去库存调整期结束,多晶硅需求减少,价格应声而落。
九成国内企业停产
既然入不敷出,国内多晶硅企业自然不能再“赔本赚吆喝”,停产成了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不得已的共同选择,包括部分处于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也难逃此劫。
11月中旬,先是川投能源发布公告称,接公司参股38.9%的新光硅业书面报告,该公司已于近日按计划停车技改,计划停车技改时间为半年;之后,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相继步上川投后尘,在12月2日同时对外公告停产。“近期多晶硅市场低迷,价格暴跌,公司控股子公司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倒挂,项目借款归还压力加大。”乐山电力在发布的公告中称,为有效降低多晶硅生产经营风险,减少经营亏损和日常经营支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经乐电天威硅业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意乐电天威硅业公司3000吨/年的多晶硅生产线于2011年11月起停产实施技改。
而数据显示,就在一年前的2010年度,乐电天威硅业公司生产多晶硅产量为1617.60吨,实现销售收入57620.64万元,净利润为58.70万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不少企业已停产有一两个月,只是现在才宣布,且公告未公布停产期限。如此看来,很难说不会影响相关公司业绩表现。
据马海天介绍,截至11月底,国内有九成多晶硅企业陷入停产关闭状态。目前除保利协鑫、赛维LDK等还保持全速运转外,其余多晶硅厂商几乎全部减产甚至关停;行业开工率较两个月前大幅下滑,国内产能已较年内高峰期时降低三成以上。
上市企业情况尚且如此,一些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情况就更加糟糕。据浙江一家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总经理介绍,公司原本年产能有几百吨,不过已经减产了好几个月,而周围同类企业不少已经停产。“上半年的时候,产品还能销售出去,现在不仅价格低,生产出的产品也卖不出。这样的情况没有人敢全力生产,现在只是维持生产线最低运转。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