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少、产品质量档次不高、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催化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注定要经历一个寒冬。今年,由于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国内企业大量产品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内亏损严重。而恰恰此时,美国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这无疑让中国光伏产业陷入更加被动不利的境地。然而,外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只能让中国光伏企业更加积极抱团应对危机,同时,积极推进行业整合,加快核心技术的开发,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调查分别导致了欧洲市场萎缩和美国未来可能的高关税,它们像两股绞扭在一起的飓风,将高度依赖出口的我国光伏行业卷入了深渊的边缘。
随着“入冬”渐成事实,光伏行业步履亦渐难,那么,其希望在何方?有专家指出,新兴市场未来或将成为我国光伏行业的第二战场,对于扭转“滑铁卢”的不利局面至关重要。
内外交困
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外订单大幅缩水,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市场主管史寅恺告诉记者,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由于政府缩减开支,对当地使用新能源的企业减少甚至不予补贴,令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陡然下降。8成以上的产能都依靠欧洲市场消化的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将日益艰难。同时,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步步紧逼,任何最终可能实施的关税限制措施都将使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外部的负面因素外,中国产业自身的问题也不少。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孔凡建称,光伏行业的问题在于需求的发展速度与产能发展速度不匹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0年中国光伏行业的产能增加了200%,大大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消化能力。”他表示,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有关,“部分地区相当看好光伏产业,甚至把它视为GDP发展的支柱产业。高速发展造成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受到挤压。”
“中国太阳能企业仍未能走出传统出口导向型企业"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分析说,光伏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应用市场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目前欧美经济前景不确定,一些国家收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近年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将进入比较困难的调整期。
孔凡建预测,今年将有30%的光伏企业会倒闭,主要为小企业,他们的品牌、技术、资金、市场信誉度不及大企业,在市场的激烈淘洗中将难以为继。
而据《经济日报》报道,受光伏市场疲软的影响,不少公司股价已较一年前下降了7成以上。数月来,占全球60%以上组件产能的中国光伏产业相继有50余家企业倒下。剧烈的价格波动下,整个产业链一片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