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补贴政策符合WTO原则
关键问题是,中国的补贴政策是否“不公平”?
以SolarWorld为首的美国光伏电池板联盟在提出的申诉中,指责中国政府给予光伏制造企业的补贴额度超过400亿美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称这是“杜撰出来的数字”。他介绍,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给予光伏企业的补贴“极其少”。“在我国科技部和发改委产业化基金里面,整个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每年不到1亿美元。”李俊峰说。
李俊峰向财政部、科技部核实过,中国所有光伏企业历史上累加起来的补贴不到10亿美元。其中获得补贴最高的尚德、英利,每家获得的补贴为400万~500万美元。而今年破产的美国光伏制造企业Solyndra曾获美国5.35亿美元贷款的政府担保。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曾公开表示,中国对绿色企业的补贴政策符合WTO原则。李俊峰介绍,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都是跟美国学来的。英利公司一位离职员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光伏产业没有过多补贴,事实上政府对于光伏企业的作为比较少。
“双反”调查实质上带有更强的政治寓意。《纽约时报》撰文说,汇集了制造业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和气候变化这样复杂议题,太阳能电池板调查案有潜力成为近年来最具政治色彩的贸易案,几乎可以媲美1980年底特律抗衡日本汽车制造业的贸易案。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公开表示,面对激烈的全球新能源竞争,尤其是在中国已主导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板出口市场的情况下,美国不能“摇白旗”,把清洁能源领域的领袖位置拱手让人。
美国不断地指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给予补贴,认为中国政府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太多便利。美国美复能源总经理陈航曾与合伙人考察过一个在天津的20MW光伏组件项目,当时政府承诺能够解决50%的资金,美复能源只需拿出总投资的一半就可开始项目。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可隽指出,中国有隐形的补贴优势,如企业在产业园区能够拿到价格特别低的土地。
七家美国光伏电池板生产企业的指责中,也包括中国企业能够从中国银行拿到商业贷款利率5%~6%的贷款,而其他国家银行利率都高达15%~17%,包括更低的土地价格、更低的电价。贷款利率、土地、电费都不是市场价格,这些因素让美国企业认为自己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不是在公平的环境下。
李俊峰认为,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条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从而直接通过美国相关法律调查,而不是通过WTO。
陈航介绍,“双反”调查立案之后,完全由美国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来裁决,不像去年“301调查”时中国可以到WTO进行申诉。结局很可能是,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贸易关税,中国商务部相应地针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一些产品征收关税。若如此,只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