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国家能源局就已准备提出1.15元/千瓦时的光伏上网电价,由于部门间意见不同一直拖到了今年夏天。令他遗憾的是文件的期限是到2011年12月31日。“政策不能只用半年,造成的结果是一哄而上都要建,违背了很多建设程序。”
此前,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由特许权招标决定,“更多是想用招标逼出低价,这样是无法真正培育战略性产业的。应该给企业合理利润和缓冲空间。”石定寰表示。反思中国陆上和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价格比重过大,运营商为抢装机不惜低价竞标,这严重影响风电项目的运营盈利能力,令风机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曹寅分析认为,现在的标杆电价,在西北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尚能算清成本账,但东部就差一些,中部最差,“干脆就不要搞,要不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大规模、集中式的发展已给风电行业带来上网难、送出难的问题。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在即,制定何种发展路线至关重要。石定寰的建议是以分布式为主,“比如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特点进行建设,在示范基础上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大面积推广。”
但电力行业体制瓶颈仍钳制着这一切美好的设想。“比起风电,电网似乎更不喜欢光伏。”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存慧曾对记者指出,“光伏发电和风电最大的不同是,风电多数只是电源概念,只向网上输电,由电网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而分布式的光伏发电是双向的,要买还要卖,会与电网有电量交换,发电高峰时卖给电网,低峰时从电网买,买卖的电价怎么算目前并未出台规范办法。另外,光伏发电波动大,上不了主网,只能上配网,而配网的调度体系并没有自主调配权。”
时隔不过一年,火热的新能源投资潮骤然降温。本来对光伏业趋之若鹜的财务投资者,现在转向了谨慎。
江南资本合伙人钟晓林将现在视做黎明前的黑暗时期,“还是要谨慎”。江南资本投资的阳光电源主要生产光伏逆变器,看好这一块是因为“毛利润很高,而且逆变器不只是用于光伏,也能用于别的领域,是有适应性的技术”。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