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如此不景气,但各家上市光伏企业的出货量屡创新高——这一意外的亮点,恰恰说明了订单在向大厂集中,中小企业出货日益困难。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对外表示,目前光伏大厂们还没停下扩产的脚步,国内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就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勉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的裁员。以组件厂商尚德为例,十年来,其产能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2010年上半年,尚德投资2.97亿美元开建四期工程,今年9月投产,这使尚德将在今年年底实现2.4GW(Gigawatt,十亿瓦特)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尚德在去年还向上游硅片领域扩张,目标是在一年内将硅片产能扩大到电池和组件总产能的25%-50%。如今硅片价格一跌再跌,而尚德自产硅片的成本又高于多晶硅专业大厂,一位分析师直言不讳:“这是(尚德的)战略失误。”
造成困境的主因是什么?光伏企业的高管们不约而同地将此归结于欧洲市场需求不振;但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师和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是供大于求。“这不是行业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Frost&;Sullivan能源电力部门咨询经理曹寅对记者评价说。
从需求端看,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欧洲市场可能采取更具限制性的政策,将进一步影响光伏产品的销量。德国政府在11月17日曾提议将每年新增光伏发电安装量限制在1GW,以控制补贴成本;捷克早在去年年底就决定,对太阳能发电课以26%的重税。
补贴降低其实不完全是坏事。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使得欧洲部分光照较好的地区实现了平价上网,光伏电站的内部投资收益率(IRR)十分可观,这也是欧洲多国减小补贴力度的重要原因。从长远看,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