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阳谋
早在2009年底,保利协鑫在江苏徐州就自己投资4.2亿元建设了一个20兆瓦的光伏电站,这不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电站,也是首个由光伏企业自己独资建设而成的电站。当时保利协鑫的一位高管就曾表示,该电站在为以后做GW级的大项目积累经验。
据悉,保利协鑫多晶硅2011年产能在4.6万吨,为世界最大厂商,占据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硅棒及硅片的产能也将达到6.5吉瓦,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业内人士分析,在完成了光伏产业链上游扩张之后,它开始布局下游。
保利协鑫一位高管认为,光伏市场虽然出现了波动,产品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但低廉的组件价格让电站的回报率越来越高。“做光伏电站想要赚钱,系统成本的价格要在每瓦7元以下,而现在有的厂商价格都已经跌到了6元,这时正是建造光伏电站的最佳时机。”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遭遇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冲击之下的中国光伏行业,已到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候,此时选择与发电巨头联合建造光伏电站来拉动需求,已成为应对危机的一条路径。
慎言乐观
光伏电站是否可以成为光伏企业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国以敦煌10兆瓦项目为标志启动了光伏电站建设,但始终不温不火,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远低于业界预期。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为17.2GW,今年预期可达到20GW,中国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仅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3%,而我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却占了世界的70%左右。
“过去几年上网电价没有出台,大家不敢去建电站;今年出台了电价,但价格太低,没人愿意去建设电站。”一位晶澳人士表示,今年晶澳的产能超过了尚德达到了3GW,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和库存压力。他认为,建设光伏电站除了青海、甘肃等西部省份因光照较好能实现微利之外,在东部地区几乎不可能赚钱。
一位江苏组件生产商坦言,在过去国内建设光伏电站过程中,多是发电巨头投资,光伏企业仅作为供应商,鲜有光伏企业与央企们联合投资建造的。他认为,联合投资需占用流动资金,这对一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而言显然增加了风险,“保利协鑫做的是产业里最赚钱的上游,一般的企业难有它的资金实力,因此普通企业投身光伏电站应谨慎。”
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表示,企业投身于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能拉动市场需求,但光伏企业在联合投资还是供应商的两个角色中难以抉择。“如果作为供应商只是卖组件,收益或许不高,但资金回流迅速;联合投资可能会获取更多的收益,但也意味着有大笔的资金投入,而且回收周期漫长。”
“不管是联合投资还是只作为供应商,光伏电站计划都将是帮助低谷中的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个机会。”保利协鑫一位高管表示。
他透露,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在“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从10GW上调至15GW。在政策利好和自身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光伏市场正处于大规模启动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