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游的多晶硅、硅片产品处于完全不赚钱或者亏损状态,光伏产业链其他产品毛利率目前还过得去,只是订单不足,而现在拼的就是订单,有订单才能生存。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接不到订单,撑不下去就只能被兼并,握有订单的大型企业则趁机完成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目前浙江有374家中小型光伏企业,仅组件的产能就达到8GW。而根据IMSResearch的数据,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7.5GW。也就是说,仅浙江这些在太阳能行业排不上名次的企业,产能就已经接近去年全球装机的一半。
这些后进入者们当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公开资料显示,英利绿色能源2010年底组件产能是1GW,预计2011年底实现1.7GW;至2011年底,天合光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1.9GW,太阳能光伏组件产能达2.2GW;尚德则将在2011年底实现2.4GW的晶硅组件生产能力;同样根据公开信息,赛维预计2011年年底晶硅组件产能大概能达到3.2GW。
仅这四家企业,2011年底组件产能将实现9.5GW。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40GW。这样的数据可能还是保守的,因为甚至没人能准确说出全国到底有多少家光伏企业。
但市场的需求呢?研究机构Solorbuzz认为,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21GW,2012年的装机预估在24.5GW。
看起来,中国的产能和全球的需求量对比,已经过于悬殊。
但显而易见的“过剩”却未能让中国的光伏大佬们放慢扩张的脚步。
此前则有消息称,尚德有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光伏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成。建成后具备3万吨多晶硅,5GW硅片和5GW电池的生产能力。
尚德并不是孤例。2011年11月1日赛维宣布了其硅料子公司的扩张计划,将在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建设年产3万吨硅料生产厂。这个投资为100亿的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4个月内,将在2013年下旬建成投产。
这都是典型的以资源换市场项目。尽管现在都说光伏制造业过剩了,但是这些低碳产业或者先进制造业仍然是符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要有企业来投资,就必然会对当地带来一些税收、就业和消费。“至于产能将来如何消化,都不是他们考虑的事,反正建厂的钱都是企业自有的或者从国开行贷款的。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