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生产地址都在海外,而非美国本土。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公司在制造领域这一块雇佣的员工约4500名,其中有4100个制造相关岗位分布在马来西亚、德国和越南。另一家美国较大的太阳能公司Sunpower公司的5150名雇员中,有4100名制造业相关工人在菲律宾工作。
太阳能行业的“摩尔定律”
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不景气,制造商的日子不好过,这不是美国的特例,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太阳能制造业更是“寰球同此凉热”。
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市场几年前就被贴上了供过于求的标签。今年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下降了30%-40%。出现供过于求主要是因为一度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的欧洲国家,例如德国和意大利降低了他们对太阳能安装的补贴。欧洲国家疲软的财政更是让太阳能项目开发商难上新项目。
很多太阳能制造商甚至处于“亏本赚吆喝”的状态。残酷的竞争让一些太阳能公司弃卒保车——关停部分工厂或者身败名裂——申请破产且遭受调查。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下降拉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进而让太阳能发电工程在新的市场快速发展,正如美国发生的。一个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机构GTMResearch公司称,从2008年至今美国太阳能的年安装量以超过70%的速度增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事实上,正如“科学美国人”网站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发展如此迅捷与持续,以致现在经常有人讲太阳能方面的摩尔定律。目前,考虑过通货膨胀因素后,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每年下降7%。摩尔定律最初用来描述计算机价格的快速下降。
克鲁格曼甚至宣称:“受太阳能发电价格迅速下降的驱动,我们正在处于或者至少应该处于能源转型的拐点。没错,下面该来的是太阳能发电。”
谈到Solyndra破产一事,克鲁格曼评价说:“最近,只要一提太阳能发电,也许就会有人喊‘Solyndra!’共和党人一方面力图把这家破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作为政府浪费的象征,尽管把它和重大丑闻联系起来完全是无稽之谈,另一方面将它作为一个大棒,来打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克鲁格曼解释了Solyndra的破产原因,他说:“Solyndra的失败实际是由于技术成功导致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一直在迅速下降,Solyndra却无法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