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受益于新兴市场启动的标的,二是能够走进口替代路线的标的。
“光伏行业目前来看确实是产能过剩,我个人估计整个行业的产能可能过剩了200%。”11月10日,硅宝科技董事长王跃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正是由于欧洲市场情况不好,再加上中国光伏制造产能过剩,最后导致了光伏行业今年“寒意四起”的局面。年初至今,国内光伏行业经历了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海外“双反”等一连串问题,整个行业在三季度末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一片萧索。
数据显示,70家太阳能发电板块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报销售毛利率均值为23.41%,较今年中报时的23.67%环比下滑0.26个百分点,较去年三季报时的23.64%同比下滑0.23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不少投资者都对板块概念股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那么,光伏板块是否真的全无投资机会?
三季度业绩继续下滑
“太阳能整个产业链都过热,产能过剩相当严重,而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发酵影响了下游市场需求,也给光伏行业带来不良影响。”王跃林表示。
据了解,在去年火爆行情带来疯狂扩产的背景之下,今年7月初至9月底,多晶硅和硅片价格大约下滑了25%,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回落了10%~20%。公开资料显示,三季度光伏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环比下滑35%,呈现继续回落的态势。
而产品价格下跌带来毛利率的继续下滑,全行业毛利率再次出现整体的小幅下滑,也直接影响到净利率水平。中下游组件商经过一二季度的回落之后,纷纷出现回升。硅料价格不断下滑,使得下游厂商的盈利压力有所缓解。不过,多晶硅相关企业,如乐山电力的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长城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桂方晓认为,在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同时,结构性分化特征比较明显,光伏设备板块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主要缘于去年厂商迅速扩张带来的订单集中在今年结算;组件和耗材的增长率显著降低,多晶硅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则出现同比下滑,一方面是下游需求萎靡所致,另一方面多晶硅3月之后的持续降价,挤出了不少国内供给,从持续创新高的多晶硅进口数据也能看出这种状况。
他认为,三季报显示整个光伏板块盈利能力非常不理想,产能过剩使产品价格大跌,需求也未如此前预期的“小高潮”复苏,目前行业处于彻底的“寒冬期”。除了盈利能力下滑之外,资金的紧张也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要么抱团取暖,要么倒下破产,行业整合已经非常明显。
“不过,物极必反。当光伏产业进入冬天之后,整个市场和业界都开始抱有明年将回暖的预期。而回暖只是时间问题,板块的底部已不远。”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