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
近日,7家美国光伏企业申请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下称“双反”),这一纸诉状,几乎牵动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
继英利、尚德之后,10月26日,晶科能源就美国方面提交的不公平贸易申诉亦做出公开回应,其首席执行官陈康平表示:“我们将拿出证据证明我们过去一直在严格遵守国际贸易准则。该事件未解决之前,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客户和伙伴开展合作,确保业务正常运转。”
一旦美国立案,欧洲是否会进行效仿?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销往欧美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90%的销售额。在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产能亦开始过剩的背景下,悲观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一位光伏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被诉“双反”(反侵销、反补贴)立案的可能性很大。
国际贸易委员会预计在11月8日对是否立案做出裁决。
降价引诉讼
2011年以来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滑,构成了美国企业此次申诉的主要背景,而中国企业则成了这一现象的替罪羊。201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总价值高达14亿美元。
由Solar World公司牵头,由七个美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组成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在日前发表的声明中强调:“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年至2010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就已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进口量。这种增长成为了去年全球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中国光伏业一开始就与国际市场对接,其光伏组件产品的整个产业链是相对透明的。上述光伏业内人士称,无论是原材料多晶硅还是太阳能电池,中国都形成了公开的交易市场,定价基本是由市场行情所决定的。
导致光伏产品价格频频下滑的原因,是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之后,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而使得经济前景不明,光伏补贴的落实还没有着落,银行的融资难度却在增加,这些都使得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