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预期下,一些企业急于出货而大幅降价的行为是存在的,但这只是个别厂商的行为,不能算是倾销行为。”来自浙江一家组件企业的外贸经理说。
但中国企业授人以柄的案例,是最近两次在美国和德国举行的光伏展上,中国参展企业相继报出了约0.93美元/瓦以及0.86美元/瓦的价格。而据PVinsights的调查,目前晶硅电池组件每瓦平均报价为1.175美元。
“当时我也在美国的展会上,当0.86美元这个价格报出之后我们也有点儿吓到了,因为我们当时制定的底价是0.97美元/瓦,利润已经很薄了。”上述外贸经理表示。
不过他强调说,光伏企业报价低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影响到行业的资金回笼。 “如果价格下跌太快,买家甚至会拒收货品,就让产品滞留在海关,等时效期限一过,海关拍卖时买家再低价买回,这样出口企业的风险很大。”显然,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中国并不是“赢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光伏企业海外设厂的前景,也由此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在CASM提交的申请文件中,声称尚德电力在美国所建的组件装配公司尚德Arizona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帮助其实现低价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上公开的申诉文件显示,此次共有75家中国光伏企业被“点名”。除了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上市企业之外,尚品、天威等规模较小的企业也被囊括其中,甚至光伏制造并非其主业的正泰太阳能及杉杉公司此次也一并被纳入申诉对象中。
“对申诉对象涵盖范围之广,在以往的贸易摩擦案件中并不多见。”涉外律师张峰表示,由于企业之间发展程度、资源禀赋不同,可能在抽样结果中呈现不同的成本结构,因而申诉方可以拿自己的标准去“套”结果,使得形成“事实倾销”的可能性大增。
在种种不乐观的因素下,上述业内人士判断,中国企业被诉“双反”立案的可能性很大。
风险恐蔓延至欧洲
“其实美国市场现在占我们总出货量的40%左右,大头还是在欧洲,现在我们担心的是欧盟会不会效仿美国也提起”双反“。”上诉被采访人士说。据悉,销往欧美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90%的销售额。
国际咨询机构IHS iSuppli表示,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内。这与光伏曾经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2010年全球光伏的增速高达139%。在市场已经大幅下滑的悲观预期下,如果欧美的“双反”大棒再打在中国光伏企业的身上,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国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为35万元/吨,比年初70万元/吨的报价低出一半;而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也在过去三个月内下降30%。
下一页>